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时期,鞑靼人不断袭击北部边疆。朱迪得知这一消息后,突然感到愤怒。7月,永乐派将军丘福率领10万军队北征。朱迪希望一向擅长打仗的丘福能扭转战局,让明政府从此扬威漠北。朱棣为丘福配备的阵容相当强大,任命丘福为将军,王聪为左副将军,火真为右副将军,王忠、李远为左右将军。临行前,朱棣秘授丘福计策,朱棣长期与蒙古人作战,作战经验丰富。
[img]314543[/img]
虽然朱迪做了这么多准备,但他并不放心,他特别解释了丘福:“你这次去,一定要记住,蒙古人狡猾多变,不能失去机会,但你不能轻视敌人,不要陷入他们的陷阱。从开平到北,即使你看不到敌人,你也应该总是面对敌人。他们在黑暗中,我们在明亮的地方。偶尔没有胜利并不可怕,你可以再次找到机会,但要小心。”
丘福拍着胸脯向朱迪保证:“皇帝请放松,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然而,这一次丘福真的让朱迪失望了。
朱棣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丘福是一位将军,他一路跟随自己从北京被杀。虽然他很勇敢,但他没有足够的计划。特别是这一次,他担心丘福会轻视敌人。
朱迪精通游击战术,对蒙古人的作战风格非常熟悉。丘福大军出发后,朱迪仍然感到放心,于是派人紧急传达诏书,再次解释丘福:“如果军队中有人说敌人很容易被打败,不要相信。”经过几次解释,朱迪对丘福并不放心。他知道蒙古人大多是骑兵,擅长偷袭。他担心丘福一直习惯于积极作战。
[img]314544[/img]
八月,丘福率领的明朝军队到达了鲁朐河南,击败了敌人的一些散兵,丘福乘胜渡河,俘获了敌人的尚书。
丘福很高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他不知道这个人是个奸细人。丘福和尚书单独喝了一杯。晚餐期间,丘福问:“本雅失里现在在哪里?”尚书回答说:“我听说中国军队来了,他已经惊慌失措了。离这里不远,大约30英里。”
丘福大喜当时说:“我们现在用精锐骑兵俘虏了他。”当时大部队还没有完成集结,丘福只带领第一部队,诸将要求丘福等一流大部队。
李元说:“将军不能相信俘虏。如果我们这样追逐,我们将独自深入。前进一定对我们不利。如果我们后退,敌人也会抓住机会进攻。现在我们最好在白天摇旗呐喊,扰乱和迷惑敌人,然后奇怪的士兵与他们作战。晚上燃放鞭炮,虚张声势,让敌人无法理解我们的细节。当我们的大部队聚集在一起,然后全力攻击时,我们就能赢。”
[img]314545[/img]
丘福不这么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旦失去,我们就会后悔。”
李远哭着劝说:“将军,你忘了皇帝临行时的解释了吗?不能前进……”
丘福很生气,以为李远用皇帝的话威胁自己。
当王聪和其他人看到李元的劝说无效时,他们都要求丘福重新考虑。然而,丘福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大声喊道:“违规者将被斩首!”让投降的尚书带路,一步一步向北推。
好像运气不错。两天来,丘福率领的部队连连胜利,敌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击败,丘福更加骄傲,认为俘虏“本雅失利”已经在望。
[img]314546[/img]
虽然所有的将军都知道这很容易被敌人包围,但由于军事法律,他们不得不随丘福一路走来。许多骑兵偷偷地流下了眼泪,知道他们去死了,但他们不得不继续前进。自负的领导人,最擅长上演“看不见棺材不流泪”。
如李远等人所料,丘福军队很快就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李远和王聪率领500名骑兵突破,王聪战死。丘福、火真、王忠、李远等将军未能逃脱厄运。丘福67岁时去世了。
骄傲的将军终于死在了轻敌上,这是很多有经验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战场和职场也是如此。
听到这个消息后,朱迪非常生气。明明多次警告你不要轻视敌人,最后犯了轻视敌人的错误。这样的人死了。朱迪一怒之下,剥夺了丘福所有的封爵,把他的家人搬到了海南。
[img]314547[/img]
一个“本雅失里”敢于杀害明朝使者,派兵镇压他们,现在却被困惑的丘福搞得一塌糊涂。明朝丢了面子,朱迪丢了面子。
想到这一点,朱迪给王子发了一条指令:“我派丘福北征。我以为他应该能够承担长期用兵的沉重责任。谁知道他违背了我的建议,独自一人深入,不听李元等人的眼泪和建议,全军都消失了。如果我们不尽快摧毁他们,边境关怀将永远存在。现在我们将选择将军训练。明年春天,我决定亲自征兵。”
丘福留下了后遗症,并没有在他死后结束。北伐的失败在朱迪的心中蒙上了阴影。明朝被鞑靼人打败了。习惯行军打仗的朱迪咽不下这种恶气,怒不可遏地说:满朝士兵和我一起出征,血债还有血!不赢鞑靼,誓不罢兵!
北伐失败了,但张辅在越南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获胜。朱迪觉得,只有亲自征服北伐,他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他从越南前线调回张辅与自己合作,决定亲自征服北伐。
朱迪和蒙古人有什么仇恨? 朱迪为什么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