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其实杜预连骑马都不会。 他是如何成为灭吴的功臣的?

说到杜预连,很多网友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但这个人可以说是晋朝的核心人物。他为灭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如果真正了解杜预连的人都知道,杜预连甚至不会骑马,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成为灭吴的英雄呢?让我们揭示这个问题并分析它!

[img]313303[/img]

吴国人为什么这么恨他?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指挥的军队要么被杀,要么俘虏了吴国的许多高级官员。在整个灭吴战役中,杜预所共杀害、俘虏了14名高级(省、部级)官员,如吴国首都督察和监狱军队,以及多达120名中级(部级)官员,如县长和将军。

五百年前,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远祖杜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复合型人才。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对吧?

(一)杜预的人生经历和知识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Xi安)人。他从小就读书,勤于描述,研究军事、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历史和工程。世人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里什么都有一样,被称为“杜武库”。

他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曾担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等职。63岁去世后,他被送到南方将军那里,开了一所政府。

他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个进入“两庙”(文庙和武庙)的人。

(二)杜预有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军事指挥能力

公元265年,西蜀灭亡后,魏国皇帝曹让位,大部分天下归晋,司马炎正式称帝,国号大晋,年号泰始。

公元277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司马炎决定将20万兵马分五路攻打吴国,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亲率一路,协调其余四路。

杜预一上任,就首先安排修复军队中损坏的盔甲。士兵们穿上完好的盔甲后,都显得非常强大,士气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他选择了精锐士兵组成不动队,袭击了吴国西陵首都张正的营地,并逮捕了许多囚犯。

张正羞于隐瞒自己的军事情况。杜预调查得知这种情况后,立即用离间计释放了所有俘虏。俘虏回国后,消息公开了。吴师傅孙皓得知后非常生气,命令刘宪接替张正。临阵换帅让吴军人心旷神怡,战斗力急剧下降。

杜预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开始正式向吴国用兵。他明里在吴国的门户江陵地区安排了一些部队,秘密派周令伍巢二将带领军队突袭乐乡,并在周围插上旗帜放烟花,扰乱敌人的军心。吴军督促孙欣在战争中伏击被俘。许多晋军士兵高兴地喊道:以计代战,以一万元。

杜预随后带领主力紧逼江陵,守城的吴国将军伍延诈降。杜预发现了伍延的诡计,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计划,一举占领了江陵。然后他像竹子一样一路向南推进。吴国的许多州县纷纷投降。

这时,其他四路将军提出雨季即将来临,疾病也会流行。他们应该暂停进攻,等到冬天再用兵。杜预力排众议,协调工作,带领军队继续进攻,三个月内灭亡吴国。

据《晋书》记载,杜预连骑马都不会。他是一个文人,但吴国人非常恨他。他讨厌多大程度?杜预不是有大脖子病吗?他们把水瓢放在狗的脖子上,意思很清楚。他们把杜预比作狗。

为什么吴国人这么恨他?

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指挥的军队要么被杀,要么俘虏了吴国的许多高级官员。在整个灭吴战役中,杜预所共杀害、俘虏了14名高级(省部级)官员,包括吴国首都督察和监狱军队,以及多达120名中级(部级)官员,如县长和将军。

[img]313304[/img]

(三)杜预是发展经济的专家。

司马炎登基后不久,匈奴右贤王刘猛叛晋,司马炎准备与刘猛作战,杜预起草了一份征求意见的方案,时任度支尚书(度支尚书相当于明清时期的户部尚书,负责国家财政)。

第二天,杜预交给司马炎的是一份尽快恢复生产建设的建议。

由于多年的战争,国家的财政资源无法承担一场新的战争。虽然司马炎有点不高兴,但他还是单独召见了杜预,准备说服他。杜预抓住机会详细分析利弊。司马炎被他的远见所说服,同意了杜预提出的经济发展优先计划,同时也放弃了立即攻击刘孟的想法。

“以农为本”是中国传统的基本国策。为了进一步重视农业,杜建议司马炎向汉语皇帝刘恒学习,并亲自带领皇室在每年春耕期间耕种皇室的“土地”。

为了在战争期间运输军事物资,朝廷和地方政府当时养了很多牛。据金书记载,当时大约有4500头。杜建议,在没有战争的农忙季节,这些闲置的牲畜可以适当的价格租给没有牛的农民,这样国家不仅可以获得租金来增加收入,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饲料购买费用。

在中国历史上,治河治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杜预针对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地经常发生水灾的实际情况,向朝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水建议。经批准后,他亲自做了具体安排。经过努力,这些地方后来成为旱涝保收的富裕地方。

杜预积极建议制造人工排气鼓风机,当时非常先进,极大地促进了炼铁行业。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杜预建议朝廷增加常平仓,常平仓不仅用于储备粮食,还用于抑制粮食价格。@ 杜预还建议将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权全部归国有。

实施杜预上述一系列建议后,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4)杜预在治学方面收获颇丰,后世专家根据其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出千古奇书《守弱学》

杜预博学多才,自称“左传”,有《春秋经传集解》、《春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赞》等。

马树全先生,现代古籍整理专家,根据杜预关于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出了《守弱学》一书。

《守弱学》讨论的主要原则是:强弱分世的恒理。但弱与强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一生有时是坚强的,有时是软弱的。守弱的作用是“强者守弱,强者永远坚强;弱者守弱,可以从弱变强”。

全书分九卷,句句都精典。

[img]313305[/img]

如说“智”:原文是:智以智取,智不如则乖。意思是:智者用智慧作为取胜的方式,如果用智慧不当,事与愿违。

作者试图分析: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智慧,无论智慧有多聪明,都有失败的时间。智者应该明白,很多事情都不能赢。如果智者背负着沉重的胜利负担,一旦遭受挫折,就会直接导致他们的失败。了解外面的天空,外面的人。如果一个智者的心态不正确,心理脆弱,他的命运毕竟是不好的。

如说“愚”:原文是:愚以愚胜,愚有余则抓。意思是:愚人用它的愚蠢作为胜利的方式,愚蠢也能达到目的。

人们最容易忽视愚蠢的积极作用。很多人只想取巧,结果就是画虎不是反狗。“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老鼠都是好猫。”。只要你达到了目的,愚蠢就不会愚蠢。

历史上的许多成功人士不仅不聪明,而且非常愚蠢。他们知道自己的愚蠢,不投机取巧,坚韧不拔。面对聪明人难以完成的事业,他们拓展了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成功。从某种角度来看,成功最需要一种没有分心的“愚蠢”。

杜预的“守弱”理论离不开他一生的成功实践。不言而喻,《守弱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大学问题。有人说《守弱学》是一本古老的书。再读一遍,你会受益终生。


其实杜预连骑马都不会。 他是如何成为灭吴的功臣的?其实杜预连骑马都不会。 他是如何成为灭吴的功臣的?

,,,,,

  • 英雄:曹操说刘备是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 曹操和刘备谈论英雄,刘备的行为,他为什么害怕,上次已经解释了。那么,曹操的行为呢?他为什么要找刘备来谈论英雄呢?一般...

  • 秦朗作为曹操的继子,曾经破坏了鲜卑十万的铁骑权
  • 在《三国演义》第102回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秦朗的人物。在小说中,他称这个人为魏国的前将军,并带领军队与司马懿一起与诸葛亮...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蜀汉能臣廖立:因批评刘备的战略决策而被免职
  • 蜀国官员批评关羽免职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有廖化,所谓“蜀国没有将军,廖化是先锋”。事实上,蜀国还有一个姓廖...

  • 蒋琬简介 蜀汉治理政治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蒋琏生平
  • 蒋琬(?—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被任命为广都长。后来,不理政事激怒...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