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胡太后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魏胡太后被称为历史上最渴望的女人。她热衷于权力和金钱。她渴望玩耍,更喜欢身体上的快乐。她的生活与她的儿子密切相关,那就是“生孩子受宠,抱孩子贵,靠孩子掌权,害孩子败亡”。
01胡太后,又称胡充华,出生于属于北魏的汉族侯伯之家。全家人都相信佛教,她的姑姑出家为尼。她姑姑经常去宫里宣传佛经,趁机卖侄女。宣武帝听了之后,把胡仙真召入宫中,封为“承华世妇”。
[img]308746[/img]
“承华世妇”是宫中女官,主要负责客人和祭祀,当然也有义务陪皇帝睡觉。
当时,后宫里的皇后和王子纷纷中风。据说他们都是由皇帝的叔叔高肇和高夫人(高后)造成的。不久,高夫人(叔叔高燕的女儿)成为了皇后。高后性格凶猛嫉妒,后宫气氛紧张。当时,残酷的“立子杀母”制度还没有废除。许多妃子不想怀孕。即使他们怀孕了,他们也祈祷生下王子和公主。他们不想生的儿子被封为王子。
宣武帝面临着绝世的困境。宣武帝绝世,最大的受益者是以高肇和高皇后为首的外戚集团。
就在这一刻,胡仙勇敢地站了起来,挑战了高皇后和“立子杀母”制度。她声称“天子怎么能没有儿子呢?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带领皇室拒绝坟墓?”
[img]308747[/img]
当时她的理想是为皇帝生一个儿子,从而得到宣武帝的青睐,改变自己的地位。至于“立子杀母”制度,她一定考虑过。“儿子死了,什么都不说。”。这是她勇敢的一面。
她聪明的一面是她认识她的丈夫。她观察到宣武帝渴望儿子的焦虑和痛苦。她知道宣武帝仁慈的气质,所以她试了试。
胡仙真赌赢了。永平三年(510年),胡仙真生了儿子元旭。宣武帝非常高兴,把她提升为充华妃。两年后,立元被称为王子,废除了“立子杀母”制度。
2002年延昌五年(515年),宣武帝去世,五岁的元旭即位,为孝明帝。不久,胡仙真被尊为太后,并开始“临朝称制”。
胡太后不仅多才多艺,文武兼备,而且在治理国家事务方面也很有才华。她依靠汉化的宗族贵族和汉士族,停止了对南朝的战争,平息了玉林和虎贲的混乱,平反了一批冤案。北魏出现了“乌龟、正光、府藏溢”的繁荣局面。
但与此同时,胡太后也做了很多伤害国家和人民、劳动和人民的事情。她带头奢侈浪费,放纵贵族官僚腐败,重租盘剥。当时,高阳王元勇很富有,一顿饭要花几万元。然后,大兴土木工程建造佛寺,滥用金钱和物品。人民劳动繁重,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img]308748[/img]
沉迷于情欲,扰乱朝廷。胡太后“不怕天下之笑”,勾三搭四,甚至强迫别人就范,元毅、杨华、郑燕等都是她的幕下之客。
[img]308749[/img]
胡太后“临朝称制”了五年。在此期间,她自称“我”,并要求臣子们称她为“陛下”。就在她自满的时候,她最喜欢的姐夫元叉和宦官刘腾发动了政变,禁止了胡太后。
03元叉和刘腾再次控制了政府五年。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的防备稍有缓慢,胡太后等待机会夺回权力。她打了一张家庭卡,强迫孝明皇帝以和尚为尼,“永无世界”。孝明皇帝别无选择,只能让元叉恢复胡太后的自由。
在元雍的支持下,胡太后强迫元叉交出兵权,于孝昌元年(525年)再次临朝称制。
此时北魏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紧张,但胡太后依然故我,私欲放纵,腐败浪费,劳民伤财,淫乱淫秽,天下怨恨。
当时,孝明皇帝已经长大,有亲政能力。胡太后应该还政于子,但她反其道而行之,计划着女王的梦想。为此,她杀死了孝明皇帝的亲信。孝明皇帝深感危险,不得不向二朱军事集团首领二朱荣求助。二朱荣和孝明皇帝是翁婿,所以他们派高欢去救先锋。军队来到上党,接到密诏停止行军。
[img]308750[/img]
就在这个喘息的时候,胡太后毒死了19岁的孝明皇帝。孝明皇帝的死令世界震惊,胡太后成为众矢之的。
二朱荣拥有洛阳的元子,即孝庄皇帝。孝庄皇帝和二朱荣共同打破了洛阳。武泰元年4月13日(528年),胡太后和年轻皇帝沉入黄河溺水,杀害了2000多名朝廷官员。在这场大屠杀中,元氏皇室死亡惨重,精英阶层被屠杀,北魏名存实亡。
[img]308751[/img]
胡太后期的执政加速了北魏的灭亡,这是北魏灭亡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废除“立子杀母”制度,不知道北魏是怎么走的?
北魏胡太后是什么样的存在?虽然没有登基,但自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