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中,李恪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那么你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唐太宗在位期间,唐太宗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唐太宗有14个儿子,其中最强大的是第三个儿子李克。不幸的是,李克自己的血统问题从头到尾都错过了王子和王位,最终死于陷害。
[img]308058[/img]
李克的生母不是一个普通的名门望族,而是隋朝亡国皇帝杨迪皇帝的女儿杨飞。杨迪皇帝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南阳公主嫁给了宇文化和弟弟宇文士,次女杨飞嫁给了唐太宗。
我们来介绍一下李恪(619-653年)、字迹、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涛县)。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和杨迪皇帝的女儿杨妃的儿子排名第三 。
英武大胆,深受宠爱。武德三年(620年)被授予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被授予汉中郡王。贞观元年(627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蜀王,授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年),授予吴王和安州都督。
永徽元年(650年),崇拜司空,授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1年),授予太子太师。拜安州都督。永徽四年(653年),涉及房遗爱情谋反案,以国公之礼埋在高阳原。
神龙元年(705年),平反昭雪,追求司空,然后恢复吴王爵
历史书中关于李可生母杨飞的记载很少。她对自己的出生年龄、公主头衔和生活经历一无所知。无论是政治婚姻嫁给唐太宗,还是隋朝死后被迫嫁给唐太宗,都没有得到证实。可以肯定的是,在杨妃嫁给唐太宗之前,唐太宗已经娶了已婚妻子长孙皇后。杨妃嫁给唐太宗的时间比唐太宗嫁给长孙皇后的公元613年(隋朝杨帝大业九年)和李恪出生的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晚。
也许李恪有隋唐时期的皇室血统。他从小就比其他王子表现得更好。唐太宗对李恪的爱不亚于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生下的三个合法儿子。唐太宗不止一次公开称赞李恪:“吴王恪是我的英果!”这意味着吴王李恪聪明勇敢,与唐太宗非常相似(吴王是李恪的头衔)。
唐太宗在第一次选王子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子李承乾,并亲自努力培养李承乾。起初,李承乾勤奋好学,循规蹈矩,是个合格的王子。但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突然变得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甚至做出雇佣凶手刺杀老师和弟弟的违法行为。公元642年(唐太宗贞观16年),李承乾起兵谋反失败,唐太宗终于下定决心废除李承乾的王位。
在第二次选择王子的问题上,唐太宗原本想选择魏王李泰(李泰在唐太宗所有儿子中排名第四),但李泰曾密谋夺取王子的位置,唐太宗放弃了选择李泰。因此,唐太宗计划选择第三子李恪,但却遭到了宰相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虽然唐太宗知道李可不是长孙无极的侄子,但长孙无极反对李可,但唐太宗最终放弃了李可的选择,选择了长孙无极推荐的第三个儿子金王李志(李志在唐太宗的所有儿子中排名第九)。
后来唐太宗认为李治性格软弱,恐怕守不住大唐江山,想废除李治改立李恪。李恪不仅英明大胆,而且慷慨、仁爱、循规蹈矩。他称赞李恪朝中上下,但他仍然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最后,唐太宗放弃了这个想法。但从此,长孙无忌深深地恨李恪,一直想找机会铲除李恪。历史也证明了唐太宗的眼光非常准确,大唐江山在李治手中丢失,成为武则天的武周江山。
[img]308059[/img]
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发生了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唐高宗命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趁机陷害李恪参与谋反。结果,李恪在监狱里被长孙无忌迫害,年仅34岁。
在后人的评价中,对李恪的评价大多是高度赞扬的。毛主席经常评价一些历史人物。他对李恪的评价是:“李恪英物,李治烂物,知子莫如父。然而,当他听长孙无忌的话时,他可以说是聪明无知的。”这意味着毛主席高度赞扬李恪,但聪明的唐太宗误听了长孙无忌。他没有把李恪当作王子。可以说他很困惑。
李恪:唐太宗最聪明的儿子,他为什么没有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