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朱元璋和洪秀全,
如果把洪秀全和朱元璋比较在一起,可以发现两个人还是有很大的共同点的。两人都是草根出身,洪秀全出生在广东一个普通家庭,朱元璋是安徽凤阳的贫困家庭。而这两个人都是造反起家,迅速崛起,席卷世界,各地都有人响应起义军。就人才而言,朱元璋有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文臣武将,洪秀全手下也有石达开、李秀成、杨辅清等人协助。同样的兵多将广,
为什么洪秀全没能成为朱元璋,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img]307336[/img]
第一点:两者要对付不同的外敌。朱元璋时,明军主要面对两个外敌。第一批是张士诚和陈友谅,他们也是起义军。朱元璋只有打败他们,才能获得通往下一关的通行证。也就是说,朱元璋经历了一场淘汰赛。经历过淘汰赛的人可能看起来很瘦,但他们可能有很强的战斗力。第二批是元朝军队。虽然蒙古铁骑纵横欧亚大陆,但当时这些好日子过得太久的蒙古骑兵,战斗力已经不如祖先的勇敢了。徐达和常遇春终于把蒙古军队赶回了草原,就像他们想赶兔子一样。而且,当时天下的人还是站在明军这边的。
[img]307337[/img]
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却有所不同。太平军不仅要面对清朝军队,还要面对外国军队。虽然外国军队的数量很少,但它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要好。清军中的许多人也装备了火器。当时,装备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太平军人口的优势。
[img]307338[/img]
太平天国是洪秀全从基督教演变而来的。他们反对孔子和儒家思想,这当然引起了很多反对。从小读儒家经典的曾国藩、李鸿章,自然拼命反对。他们回到家乡,训练了比清朝八旗军战斗力更强的军队。也就是后来的湘淮军,都是太平天国要面对的强敌。而且很难对付。
[img]307339[/img]
第二点:除外部环境外,内部原因是主要原因。后期太平天国内斗,腐化现象十分严重。洪秀全起兵时,世界上响应的人很多。自乾隆末以来,四川各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只是实力太弱,一次又一次的镇压。但是镇压越多,人们的怨恨就越大。@ 洪秀全从广东和广东起义,仅仅十多年,就席卷了半个中国,占领了南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要知道,当时南京所在的省份,叫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富有的省份。太平天国占据这里后,原本很有优势。进入南京城后,洪秀全这些人开始晕倒,找不到东西南北。一开始,许多新政策也得到了实施。这些都是很好的政策,比如允许女性参加考试。但最终都没有实施。太平天国的那些天王开始只在乎享乐,生活彻底腐化。考中女状元的人也成了天王的私人助理。帮忙工作,美其名曰。此外,随着两次主动攻击清军的失败,也引发了太平天国内的斗争。在天王之间,你砍我杀,打得不亦乐乎。最后,石达被迫离开,韦昌辉被杀。太平天国四分五裂。
[img]307340[/img]
朱元璋不一样。自从成为吴王后,他就严格要求对手下的人不要腐败,更不要说克扣士兵的工资了。有一次,当他还是吴王的时候,他发现一个低级军官扣除了士兵的钱粮。朱元璋发现后,把这个人带到士兵面前,告诉军官手下的士兵,这个人扣钱粮,你可以当场杀了他。那些被扣钱粮的士兵,听了之后,心里充满了怨恨,立刻拔出手上的刀,杀了军官。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腐败的仇恨。在他晚年之前,朱元璋仍在严格执行腐败。
朱元璋除抓贪污外,还赏罚分明,不与大臣争功。@ 只有这样,徐达和常遇春才能拼命战斗,才有像蓝玉这样的后来人,才能逐渐挑起大梁,才不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
朱元璋和洪秀全都是草根出身 为什么两个人的结局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