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家人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靖难之战。靖难这个词,是平定变乱的意思,俗称清君侧。靖难之战,又称靖难之变,是指朱迪以消灭皇帝朱云文身边奸臣的名义发动的篡权叛乱战争。@ 朱棣进入南京,朱允炆逃离京城,从此不知其踪迹,朱棣也登上了王位。值得注意的是,朱云文的逃跑时间太仓促,没有把妻子、孩子和家人带走,那么朱云文的妻子、孩子和家人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img]303313[/img]
一、靖难之战
朱云文的祖父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儿子封了许多领土,并授予他们诸侯王的头衔。他希望他的儿子能保护自己的领土。在《皇明祖训》中,他说,当诸侯王发现宫殿被奸臣控制时,他可以派兵为王庆君侧服务。朱元璋认为自己的政策是万无一失的——这些藩王都是皇室子弟,可以帮助边境军队保护边境。对内能在关键时刻勤王平乱。
[img]303314[/img]
然而,朱元璋的孙子朱云文在朱元璋年老时问朱元璋。他说:“爷爷,你说,如果我的诸侯叔叔不听我的话,我该怎么办?朱元璋听后愣住了,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如果我的藩王叔叔们以后不听我的命令,我只能用君主伦理来说服他们。”如果不行,只能以兵相待。朱元璋听了朱允炆的话后,沉默了很久,回答说:“唉,真的只有这样。”
[img]303315[/img]
朱元璋死后,即位的朱云文迅速与朝中的齐泰、黄子澄、方孝茹讨论,准备废除祖父设立的封疆官员。废除了几位藩王后,身在北平的燕王朱迪意识到了危险,于是开始计划起兵造反。朱棣以建元帝朱允炆身边的齐泰、黄子澄为诱惑。藩王以祖训能兴兵清君侧为由,瞬间控制北平地区,开始募兵。明太祖朱元璋处决了许多擅长攻坚的将领,只留下擅长守城的将领,以为孙子朱允炆创造一个安全的政治环境。朱迪常年与漠北蒙古作战,战斗经验丰富,带领部众多次胜利,最后一路从北平到南京。
[img]303316[/img]
朱迪进入南京前夕,宫中突然发生火灾。在这场大火中,朱允炆乔装打扮逃离宫殿,从此不知道任何痕迹。有很多关于朱云文去哪里的传说。有人说他逃到了深山老林,成了一个普通人。有人说他逃到了南洋,也有人说他没有逃跑。事实上,他死在宫中的大火中。当然,不管别人怎么说,朱迪都以为朱允炆死在了宫里的大火里——朱迪到了宫里后,假装哭着对着烧黑的尸体说:“我侄子允炆,你被奸臣迷惑了,最后不幸死在了这场大火里,真的很惨!然后急忙下令埋葬这具身份不明的尸体。
二、朱允炆亲子的下场
朱迪成为皇帝后,政治迫害了曾经忠于朱云文的大臣们。他把方孝茹“杀十族”,把建文帝信任的著名将领铁铉剁成肉酱——据说朱迪先把铁铉的鼻子割下来,然后塞进嘴里问他:“甜吗?”痛苦的铁铉愤怒地回答:“为什么忠臣赤子的肉不甜?”恼羞成怒的朱迪下令用重刀砍铁铉。
[img]303317[/img]
当然,朱棣虽然对这些大臣下手毒辣,但考虑到朱允炆的兄弟妻子还是皇室中人,并没有痛下杀手。朱棣下令将朱允炆留下的两岁小儿子关在宫中,永远不要外出。明英宗朱祁镇直到58年后才下令将朱允炆的小儿子放出宫门。此时朱云文的小儿子朱文圭已经五十六岁了,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仿佛是个孩子。据说五十六岁的朱文圭,连牛和马都不知道。朱允炆的三个兄弟被朱迪命令送回凤阳老家守朱家的陵墓——其实是幽禁。朱允炆的三个兄弟在去凤阳之前都二十多岁了,他们直到去世才获得自由。
[img]303318[/img]
朱允炆在位只有五年,只有一个正妻皇后,名叫马氏。据说马氏死于宫中大火——当然,朱棣大军入宫后,很有可能当场处死。
他们都说“不幸出生在皇室”,这是真的。从朱云文家族的结局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统治阶级之间残酷斗争的一面。你觉得朱迪对朱云文的近臣和家人的行为怎么样?
朱允炆失踪时,家里的下场是什么? 朱迪是如何对待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