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让我对世界负责,也不愿教世界对我负责。这是曹操的经典名言。《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于是匆匆逃跑。他们在路上被陈宫救出,于是一起走。
碰巧遇到了吕伯豪。他是曹操的老朋友。吕伯豪让曹操和陈宫回家休息。他还告诉家人杀猪,出去买酒。结果曹操听到磨刀的声音,加上一些话,怀疑曹操怀疑吕伯豪出去报告,他的家人准备杀了他,曹操先杀了吕伯豪,然后在路上杀了吕伯豪,说上面的话,这也让陈宫和无数读者觉得曹操真的不公平。
[img]301148[/img]
但事实上,《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部小说,与正史不符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华雄是孙坚杀的,华佗不是给关羽刮骨疗毒的,而是一个无名的军医。此外,整部小说都在吹蜀贬魏。小说中关于曹操杀吕伯奢家族的记载存在一些偏差和主观想象。们来探讨一下曹操杀吕伯奢家族是否正确。
作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陈寿的《三国志》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这本书根本没有提到吕伯豪,但南宋著名历史学家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加入了这样的描述。
[img]301149[/img]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豪;伯豪不在,他的儿子和客人一起抢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用手刃杀死了几个人。“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曹操骑马路过吕伯豪。结果,他不在家。他的儿子和一些客人想抢劫曹操。曹操别无选择,只能被迫反击,杀了几个人。杀人是不对的,但三国是一个人吃人的乱世。曹操不杀这些人,轻马和物资被抢,然后被追兵追上。他一定死了。重的是当场被吕伯豪的儿子杀死。
而且这段话不是野史记载的,而是《魏书》记载的。当然,这本《魏书》不是二十四史记载北魏历史的那本,而是王沈写的记载三国曹魏历史的史书,但它的可信度远高于小说《三国演义》。
而且,在古代,杀猪不是随便杀的。一般来说,只有当你回家时,你才会杀死你的客人。虽然曹操可以算是吕伯豪的贵客,但杀猪太招摇了。毕竟猪死前绝对有很多哀鸣,会引起邻居等人的好奇,无疑会暴露曹操的行为。
此外,曹操也不是贪婪的人。他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当然,他可以区分重量。曹操当时正在逃跑。他不是旅行。他怎么能喝酒?喝酒是错误的。从猪杀到猪端上桌至少需要几个小时。如果有这些小时,追兵们可能会到达。
说《三国演义》经不起任何关于曹操杀吕伯豪的推敲,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不合逻辑的事情。
谁是吕伯奢?曹操为什么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