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的《秋天登洪府滕王阁告别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哀悼!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说到冯唐和李光,每个人都应该熟悉他们。他们的生活经历非常坎坷。冯唐和李光性格的显著特点是他们诚实,不奉承。司马迁在历史资料中说得很透彻。
也是如此,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逐渐改变了对冯唐、李光的态度。
[img]300496[/img]
有一次,汉文帝和冯唐等人聊天。他对匈奴的入侵深感不安,感慨地说:“如果你能得到廉颇和李牧,你就不用担心了。”这时,冯唐在公众面前粗鲁地批评道:“虽然陛下有廉颇和李牧,但它们可能无法使用。”汉文帝对此非常不高兴,所以他把他关了起来。
因此,这进一步反映了冯唐非常直率,不奉承。汉文帝也很慷慨。他没有惩罚冯唐,而是问冯唐:“你为什么在大家面前羞辱我?”私下里,你不能吗?”他还耐心地让冯唐解释他为什么这么说。于是,冯唐道歉并说了原因。
曾被免职的云中前首领魏尚原本是一位能与匈奴作战的将军。他被解雇了,因为他在向朝廷报告时报告了六个人。冯唐说:“我们应该关注守卫边境的士兵,信任他们。魏尚守卫边境,抵抗匈奴,赢得胜利。现在只有一个小错误,他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是这样,即使你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将军,你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吗?”
听了这话,汉文帝不仅赦免了魏尚,恢复了官职,还重用了冯唐。
[img]300497[/img]
至于李光,虽然他简单直率,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中国皇帝非常欣赏他。李光不仅经常跟随中国皇帝打猎,而且还生病地与外敌作战。中国皇帝非常钦佩他的勇气。他亲自对李光说:“你出生在错误的时间,在此之前,你的职位不止一个!”在中国皇帝看来,李光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是一名杰出的将军。
然而,汉景帝统治后,冯唐的处境发生了变化。当时,冯唐被提升为首相,但他很快就失去了官职。我们不知道原因。然而,从汉景帝缺乏用人风度的角度来看,直率不奉承的冯唐肯定不会被他重用,辞退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李光没有被免职,但他也被汉景帝怀疑,因为他诚实,不懂政治。
七国大乱期间,李光与周亚夫并肩作战,功勋卓著,以夺敌旗帜闻名。当时,梁王把军印交给了李光,但他愚蠢地接受了。正是这一点成了景帝的禁忌。作为一名朝廷将军,他怎么能拿到藩王的公章呢?因此,战后其他人因功获奖,而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光却没有得到奖励。
因此,他为自己的廉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了封侯的好机会,后来的仕途也不顺利。
[img]300498[/img]
汉武帝上台后到处寻找人才,但冯唐老了。汉武帝对待李光时,既想重用他,又想控制他。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令魏青和霍去病北上,却暗中警告魏青:“李光命运多舛,不要让他一个人立功。”这种两面态度源于汉武帝用人的两面性,渴望人才,重视人才,不珍惜人才。
汉武帝任命指挥官时,重用了外戚。他开始重用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圈内人士,但像卫青、霍去病这样才华横溢的外戚却寥寥无几。而且,卫青、霍去病后,外戚李广利掌管军权,陆续战败。@ 向匈奴投降。而李光,既不是外戚,也不是奉承,@ 他失去了封侯的好机会,使仕途不顺。
@ 李光大获全胜的记录很少,但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因此,有人认为李光大将军的地位是不值得的。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李光已经参军40多年了,跨越了文化、风景和武术三个朝代。他经历了70多次战斗。没有优秀的军事技能,李光不会被皇帝重用,匈奴也不会害怕。他被称为“飞行将军”。
因此,虽然李广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 ,但他也是一个优秀的将军。
[img]300499[/img]
西汉历史上,许多勇敢善战的将军被封侯,甚至李光的许多下属也被封侯。而且,李光的弟弟李蔡远不如李光,但他的官名和头衔远高于李光。他被任命为乐安侯,成为总理。@ 李广之子李敢也被封为关内侯,但李广却一直难以升职,这怎么能不让后人感到遗憾呢?
冯唐和李光的人生经历不仅告诉人们要慷慨,还不经意间指出了职场的一些要点。很多简单正直的人只会低着头拉车,不知道怎么抬头看路,不注意和上级同事保持关系。最终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用。@ 有些人认为他们很有天赋,有能力做事,但他们不知道,当他们达到一定水平时,有能力做事并不一定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因素。
很多时候,我们说我们不喜欢小圈子和关系链,但在某个圈子的氛围中,“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职场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善于维护上下级关系,使团队关系和谐顺畅。此外,冯唐和李光的故事只是对这一事实的详细而深刻的诠释。
[img]300500[/img]
事实上,无论如何,无论是冯唐还是李光,他们都在自己的时代,做了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这是值得称赞的。
为什么全世界都为冯唐、李广感到遗憾?冯唐、李广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