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赵王和赵括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赵王用赵括取代了战功赫赫的廉颇,导致赵军45万士兵被坑杀,赵国从此一塌糊涂。
[img]300409[/img]
与成名已久的廉颇相比,赵王为何选择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
一、时间背景
廉颇打得也不太好,太龟了,打持久战,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拖不起。
农历7月,长平之战进入对抗期,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兵力,并将推迟到9月。
在农业社会,即使没有农村生活的人也应该知道九月份该做什么。45万农村劳动力,应该收庄稼的时候蹲在工作中,光吃饭不工作。庄稼呢?冬天怎么过?春荒怎么活?
信平君廉颇不能考虑这些问题,但赵孝说王必须考虑。赵孝成王试图与秦国和解,但失败了。他试图向魏国寻求帮助,但失败了。他试图向齐国借粮,但失败了。我该怎么办?
[img]300410[/img]
拉出姿势,狠狠地打,把秦王拉回谈判桌,然后讨论,赶紧回去收庄稼。
二、情报失败
与廉颇作战时,军统帅还是王米,王米后来也很出名,但他还不是白起,赵王觉得可以试试。
但事实上,武安君白起已经在秦军的指挥中心了。
赵括自己出发前就说过,他能对上王米做到,如果是白起,他可以洗洗睡。
[img]300411[/img]
人们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知道白起自己只能选择背锅。
三、廉颇不听话
廉颇没有按照赵王的套路打。
食物撑不住了,不久又到了秋收。赵王命令廉颇进攻,迅速作战。廉颇不听。他认为这是军事上的死路。赵王不傻。他知道这是死路。问题是死路总比没路好。考虑换将军。
[img]300412[/img]
如果换位的话还是换位的老将,还是不听赵王的命令,拿着将军在外的命不胡说八道怎么办?要知道赵孝成王刚上台几年,根本压制不了这些老将,只有赵王能压制的将军才能上台。
赵王能压制更多的年轻将军,但这位将军能压制赵国前的数十万士兵吗?赵括是压制数十万士兵和被赵王压制的唯一选择。
他不仅嘴里有功夫牛,还有他爸爸的牛。
四、赵王的猜疑
其实赵王想换廉颇已经很久了。廉颇三朝的老臣赵王刚上台几年,君臣没有磨合,也不信任廉颇。尤其是廉颇带赵国的士兵在外几年,全家都掌握在一个功高盖主的外姓臣子手里,这也让赵王怀疑。
[img]300413[/img]
@ 换廉颇赵王是有这颗心的。
五、赵括加分项
赵括是赵奢之子,将门后,学识过人,见解不凡,有自己的素质基础获得信任。
赵奢曾经在廉颇、乐盛等名将认为自己无法破秦救韩的时候,独自带着少数兵马来破秦军。作为赵国的财政官员,这种出色的军事知识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围攻的策略,显然给赵括增加了不少分数。
大家都担心赵括没有实际的领兵经验,但他的父亲是一个没有经验但非常善于战斗的活生生的例子。
更重要的是,赵括经常与父亲争论兵法。
而赵括并非一无是处,秦军最后的损失也相当可观,伤亡过半,国内空虚,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也是秦军精力充沛,拒绝继续战斗,被秦王赐死。
[img]300414[/img]
秦王发动30万大军继续攻打赵。在邯郸之战中,赵国独立支持了一年多,杀死了4万秦军,然后在楚魏联军的帮助下获胜。这也表明秦国在长平之战之前并没有取得胜利,否则赵国必须被摧毁,无法忍受邯郸之战。
与成名已久的廉颇相比, 为什么赵王在长平之战中选择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