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汉文帝时期的刺史系统 刺史主要负责什么事?

刺史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其职权强化于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一种方式。

刺史制度是汉朝对秦朝监督制度的继承。秦朝在当地实行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县,中央政府在各县派出监督皇家历史,其地位相当于县守。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但监督皇家历史往往与当地的县守联系在一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img]298922[/img]

为了监督当地的皇家历史监督,防止他们与当地县的私人欺诈和串通,汉文帝设立了一个刺史职位,直接属于总理,专门监督和监督皇家历史如何履行职责。然而,由于当时西汉中央直接管辖的县只有15个,其他地方由大大小小的王子控制。此外,用刺史监督原监督官员是一种资源浪费。此时,刺史只是一名临时职员,权力很小。

到汉武帝时期,随着“推恩令”的实施,诸侯王国的领土大幅缩小,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领土也越来越大。然而,原来的监督历史早已失去了其职能。如何更有效地监督地方官员已成为汉武帝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于是汉武帝想起了汉文帝设立的临时办事员刺史。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下诏,将全国划分为

幽州、

冀州、

并州、

兖州、

青州、

徐州,扬州,荆州,豫州,

凉州、

益州、交州、司州等13个监察区。每个监察区都有一个刺伤的历史,全面负责监察区内的县国。以前没有虚名的监察史被废除了。

[img]298923[/img]

此时,刺史已成功成为正式编制,不再是汉文帝时期俄罗斯的临时工。然而,刺史的秩序并不高,只有600块石头。然而,刺史的权力并不小。汉武帝规定其权力为“六”:

1、强势豪右,战势欺人。也就是现在说的地方黑恶势力。

2、二千石官员(郡守)不服中央,贪赃枉法。

3、二千石官员执法不公。

4、二千石官员任人唯亲。

5、二千石官员子弟亲属目无王者。

6、二千石官员和地方豪强狼狈为奸者。

刺史的权力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当地县长的食物、饮料、拉撒和言行。如果发现情况,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武帝对这些地方官员有多“不安”。

为了防止这些刺史成为以前被废除的监察御史,汉武帝还规定,各州刺史没有固定的办公空间,而是在监察区不断巡逻。刺史每年秋天从中央出发,年底回去复活,也就是说,这些刺史最忙的时候是寒冷的秋冬季节。

想想当时的交通状况,要跑这么大的监察区,刺史几乎要在行程上花费一半以上的精力和时间。这些刺史根本没有时间和当地官员拉关系。再想想这些刺史的工资只有600石。说实话,刺史真的很累。

然而,这些刺史的工作非常勤奋,汉武帝给了他们他们可以看到的未来和希望。一般来说,西汉官员必须在一个级别上工作九年才能升级到一个级别。在600石的等级上工作九年后,刺史可以升级到2000石的“守相”等级,这对这些刺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作动力。

这些刺史工作相当认真负责。

[img]298924[/img]

受此影响,那些地方郡守和豪强自然不敢违法乱纪,也不敢得罪这些品秩比自己低很多的刺史,生怕自己违反了“六条禁令”,被刺史举报。他们能做的就是尽职尽责,遵守中央命令,从而大大改善地方官员。汉武帝正式建立了刺史制度,强化刺史职权,强化中央集权,强化地方控制,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然而,在汉武帝之后,刺史制度不断变化,这不仅对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东汉末年,也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分裂混战局面的形成,削弱了中央集权。


汉文帝时期的刺史系统 刺史主要负责什么事?汉文帝时期的刺史系统 刺史主要负责什么事?

,,

  • 汉武帝灭南越国的内幕:一场笑话般的战争
  • 秦朝末年,世界一片混乱。一位名叫赵佗的秦将军奉命平息岭南(今两广)的混乱。然而,刘邦碰巧进入咸阳,秦朝灭亡,于是他划...

  • 汉武帝身强壮,长期淫乱 近70岁还有一个儿子
  • 汉武帝本身就很强壮,精力充沛,自然延年益寿,这并不难。武帝出生在佛陵时,已经快70岁了。人们说武帝此时无法生孩子。一定...

  • 直到汉武帝刘彻才解决刘邦留下的问题
  • 历史上,普遍的世界不是国王的土地。历代开国皇帝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世界是很容易的。奴隶社会时期,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土地...

  • 汉武帝自灭三族,因为[巫蛊之祸] 失去爱妻儿子和皇孙
  • 巫术的灾难“”和两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何的儿子孙敬生被揭露为巫术诅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何的父子下狱死亡,诸邑公...

  •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是谁?是汉昭帝刘弗陵吗
  •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名刘弗陵,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出生于长安。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

  • 司马迁曾几度入狱?为何最终司马迁惨死狱中
  • 司马迁跨时代的史学家,一本《史记》成为史学领域的一大标志!后世人都知道司马迁受过宫刑丧失了成为男人的权利,发愤写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