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晚年,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受许多人的喜爱,许多人也因此热爱三国史。在三国中,除了曹操、刘备等英雄,还有一个英雄因为作者的喜好,笔墨不多,却不能忽视,那就是东吴主公孙权。早年孙权雄才大略,带领东吴励精图治,位列三国之一。但晚年却废太子,赐儿子,杀重臣,导致东吴走向衰败,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魏蜀吴领军人物
[img]298452[/img]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家争霸世界,其中魏、蜀的名气相对较大。吴的笔墨相对较少,场景也不够,但事实上,吴的实力不容低估,甚至比刘备的蜀国还要好。
在东吴,孙权年轻成名。9岁时,他能够洞察世界,具有很高的判断力和战略力,并得到曹操的评价:“有子如孙仲谋”。能到曹操这样评价,可谓三国第一人。事实上,孙权并不是孙家族的第一个继承人。他的兄弟孙策从父亲孙健那里接管了他的家族事业,并发展壮大。然而,在建安五年后,孙策被刺死,孙权承担了沉重的责任,成为了王子。此时,孙权只有18岁。此后,他分析了世界大势,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并在赤壁战役中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世界三分、魏、蜀、吴三国的基础。后来派吕蒙成功攻打刘备的荆州,拿回“借出荆州”,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到目前为止,江东基业在他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真正成功站稳脚跟,形成了三足之一。
少年孙权
[img]298453[/img]
纵观孙权前半生的爱护臣下,礼贤下士任才尚技,带领东吴努力治理,东吴国力蒸蒸日上。打下基础的孙权早早封长子孙为王子。然而,由于他晚年气质的巨大变化,他终究无法避免争储的悲剧。
孙权
[img]298454[/img]
孙登是第一位太子,勤奋、谦虚、尊重。东吴的大臣们也喜欢这位王子,但35岁的孙登英年早逝,所以孙权再次成立了王子。孙登死后,孙权将三子孙和立为太子,但这次立储却为后来的帝位之争埋下了引子,造成了一些问题。孙权立孙为太子后,又开始宠爱四子鲁王孙霸,甚至给孙霸和太子同样的待遇。明暗信息导致鲁王孙霸判断错误,误以为自己也参与了帝位之争,滋生了孙霸争储的欲望。
孙权
[img]298455[/img]
此时,世界形势短暂和平,外部没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大威胁,吴朝不再铁板,开始了权力纠纷,他们立即分为王子和鲁王派,结果越来越激烈,最终王子和废弃,鲁王孙霸被杀,总理鲁迅也被杀,一群人被杀,所有参与储备大臣几乎没有好结局,吴翻天覆地的变化,废太子赐死儿子,解决了一批大臣使朝局不稳定、活力大伤的问题,埋下了衰落的种子。
东吴陆逊
[img]298456[/img]
还有人说,这只是帝王权术,是孙权故意为之,其目的是通过两宫之争,一举打下江东士族。经过这样的辗转反侧,各方势力均衡,但东吴没有可用的人。这时,孙权又把孙良当成了王子。孙权死后,年仅十岁的孙良继位,许多孙吴元老相继死亡。年轻的王子不足以控制东吴的局势,更不用说控制所有的朝臣了。最后,孙氏家族很快控制了政府,东吴迟早会衰落。
三国地图
[img]298457[/img]
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最终导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定。无论孙权是玩帝位权,还是真正的年老昏庸,东吴政权的衰落都与孙权直接相关。真的是:“成功孙权,失败孙权”。
早年孙权带领东吴励精治疗 为什么晚年时间变化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