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伯温的二儿子看到朱迪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导致了杀人的灾难
[img]296589[/img]
刘伯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朱元璋的重要谋臣。可以说,明朝的建立有刘伯温的一半功劳。
刘伯温足智多谋,就像三国的诸葛亮。朱元璋就像西汉的刘邦。他们的结合是天意,可以称之为完美。
[img]296590[/img]
朱元璋登基后,刘伯温告老归乡,淡泊名利隐居。为了将来遭受朱元璋的清算和迫害。虽然他为朱元璋做出了贡献,但刘伯温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古代皇帝的艺术。西汉时期刘邦建国后的所作所为,使刘伯温不敢贪图名利。
由于刘伯温强烈要求告老归乡,朱元璋没有留下来。临走时,他给了刘伯温很多金银珠宝。不爱贪财的刘伯温接受了。如果他不接受,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img]296591[/img]
当刘伯温回到家乡时,他真的不再问任何政治问题,过着平淡而安全的生活。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被朱元璋怀疑。
刘伯温离开半年后,朱元璋胡思乱想。他认为刘伯温很聪明。我能想到的,他能想到的,我不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这个人不能长久,必须尽快摆脱。
于是朱元璋派胡维庸带着汤药去看望刘伯温。喝完汤后,刘伯温当晚死亡。没有真正的证据,刘家不敢猜测凶手是谁。
[img]296592[/img]
朱元璋得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下令一定要埋葬刘伯温的风景。
刘伯温为什么逃不过那场灾难?刘伯温事先不明白吗?当然,他知道刘伯温只是不想给家人带来麻烦。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刘连,二儿子是刘静。后来,两个儿子朱元璋都没有让他们难堪。与此同时,两个儿子也继承了刘伯温的才华。
[img]296593[/img]
刘琏与胡唯庸发生冲突,被胡唯庸逼得跳井自杀。二儿子也不得善终,口无遮拦地得罪了朱迪。
刘静和朱迪关系很好。他们经常在业余时间学习国际象棋。但不久,一件大事彻底打翻了他们的友谊船。也就是说,朱迪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夺走了侄子的王位。
作为一名学者,刘静比没有人能接受这已经成为事实。心想:朱迪也太不地道了,从此与朱迪断绝了联系。
[img]296594[/img]
但已经贵为皇帝的朱迪认为,刘静的才华可以和他的父亲刘伯温相比。只是想让刘静帮助自己,被刘静拒绝了。
朱迪命人把刘静关进监狱,希望在威胁和诱惑下,刘静能顺从地帮助自己。但太迂腐的刘静已经准备好了不屈不挠的死亡。
[img]296595[/img]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刘静应该是:“知时为俊杰”。既然朱迪已经成为皇帝,你可以帮助他。反正朱迪也不是暴君。如果朱迪像纣王一样,你宁愿死也不愿死,大家都会佩服你。
朱迪决定亲自劝说刘静,希望刘静能改变主意,为自己使用。让朱迪生气的是,他说了很多好话,刘静却充耳不闻。
[img]296596[/img]
终于等刘静说了一句话,也让朱迪怒不可遏。原来刘静说了这样一句话:“百年后,你终究逃不过篡词。”
起初,皇位并没有那么光荣,朱迪一直在试图掩盖它。现在刘静光明正大地喊出来,没有给朱迪留下任何面子。让朱迪感到尴尬。
刘静戳朱迪的痛处。这不是自杀吗?既然他有这个要求。朱迪真的实现了他的愿望。
[img]296597[/img]
不到几天,朱棣就成全了刘静,把他赶走了。
朱迪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的二儿子刘静? 只是一句话戳到了朱迪的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