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原因是什么?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反董之势已成燎原,群雄怒斥董卓残暴,兴起义兵西进攻。面对关东诸侯的讨伐,当事人董卓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这一决定不仅让关东诸侯目瞪口呆,也让已经步履蹒跚的东汉王朝更加脆弱。董卓的决定是迁都长安,可迁都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是大事,费时费力。面对关东群雄的讨伐,董卓大可以按险守洛阳,但为什么还没打董卓就要想着怎么逃跑呢?

如今,我们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关东诸侯给董卓施加了太大的军事压力,董卓害怕关东诸侯不得不迁都西逃。但事实上,董卓并不害怕关东的诸侯。相反,关东诸侯的许多人在董卓的手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王匡和曹操都被董卓打败了。其他人也害怕董卓的力量。他们只是假装喊口号,不采取实际行动。他们只是想为自己赢得声誉和政治资本,而不是真的想做到最后。真正让握天子董卓害怕的是山西境内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白波军。

[img]296574[/img]

白波军是黄巾的余部。黄巾起义失败后的第四年(188年),郭泰等人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起义,因地得名白波军。在董卓进入洛阳的那一年,白波军进入河东队,发展到10多万人。白波军与内迁汾河流域的南匈奴一起,突破了太原河内等县,威胁洛阳。白波军是如此的傲慢,比他们更傲慢的董卓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董卓刚刚掌握了权力,派女婿中郎去讨论牛辅,但事实证明,裙带关系不可靠,牛辅被这群农民起义军打败了。

事实上,白波军并不比关东诸侯强。归根结底,农民起义军无法与关东的政府军相比,但让董卓头疼的是他们的位置。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山西的位置就在河南山西的正上方。如果白波军南下成功,董卓将撤退到关西。届时,董军将面临被关东军和白波军攻击的局面,两线作战极为不利。关东军并不可怕,白波军也不足为畏,但一旦两者结合起来,即使是强横的董卓也要慎重考虑。偏偏这时牛辅一个不争气的东西打了个大败仗,这让董卓更加不安。回忆起他所做的坏事,董卓越感到不安。如果他继续坚守洛阳,他可能会面临失败的风险。

[img]296575[/img]

避免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风险,洛阳是非之地不宜长久。长安有萧函之固,绝对是威胁天子使诸侯的绝佳场所。退到长安可以抵抗关东群雄,不用担心后路被白波军切断,离家乡凉州更近。占据长安,可以平定关东,关门当皇帝。为什么不呢?经过仔细考虑,董卓做出了迁都长安的决定。与关东诸侯的犹豫不决不同,董卓在初平第一年(190年)就把汉献帝和朝廷搬到了长安。

迁都唯一的缺点是,疲惫的东汉王朝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洛阳周围的人民和财富董卓不会留给关东王朝。由于长安的破碎,董卓动员人民进行修复,人民成为灾难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人民的生死从来都不是董卓考虑的问题。

[img]296576[/img]

我不得不承认,董卓的举动非常聪明,这让他的对手几乎绝望。关东诸侯原本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人心不齐。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获得资本,发展自己的力量。很少有人真正为汉朝努力工作。董卓西逃离了他们。孙坚、曹操自己的势力与董卓相去甚远,不能威胁董卓。曹操大败汴水,孙坚虽然击败董卓占领洛阳,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撤军。失去共同目标后,关东诸侯开始了激烈的内斗。虽然董卓没有笑@ 但如他所愿,关东诸侯在他离开后起了内讧,斗得不亦乐乎。这样,董卓也通过迁都击败了他们!


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原因是什么?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原因是什么?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