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曹参的故事吗?
刘邦去世前,吕后去刘邦病床问刘邦,萧何去世后,谁应该当宰相(指右丞相)?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去世后怎么办?刘邦说王玲。
萧何去世时,刘莹问他,该选谁来接替他当宰相?萧何也只推荐曹参一人。
其实说起来,陈平显然更聪明,水平更高。但刘邦和萧何都只推荐曹参当宰相。而且,吕后终于让曹参当宰相了,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为什么我说吕后让曹参当宰相很奇怪?你知道,当刘邦把韩信迁到楚地,把齐地交给长子刘肥时,他把曹参封为齐地的宰相(先叫相国,后叫宰相)。曹参与齐王刘肥多年,与刘肥有着深厚的感情。换句话说,曹参是刘肥的人。吕后用刘肥当宰相。她没有意见。这不奇怪吗?
不容易理解的是,曹参当了宰相后,什么都没做,“不作为”。但是包括吕后在内的朝廷上下的人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显然曹参“不作为”,为什么大家对他还是那么满意,还一致称赞他?
[img]294980[/img]
在我看来,曹参之能得到各方的肯定,正是因为他的“不作为”。
为什么刘邦要选曹参?
刘邦最担心的是什么?最让人担心的是,他死后,国家会乱,他刘家的江山会像大秦江山一样灭亡。他的儿子刘莹太仁弱,不能残忍,不敢杀人,也不能镇压英雄。为此,刘邦为了江山永固,还一度想要更换刘盈。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他未能成功替换。未能取代成功并不意味着他对儿子放心。事实上,他更不放心。所以,刘邦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儿子选择一位合适的宰相来帮助他。
为什么曹参会成为刘邦的最佳人选?
第一,曹参没有野心。他不会像韩信、英布那样夺取刘莹的权利。
第二,曹参有威望。曹参在朝鲜有很大的威望。刘邦建国后,他让大臣们讨论谁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大家都说曹参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应该排在第一位。然而,刘邦说小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他把小何排在第一位。可见曹参很有威望。他没有野心和威望,所以他可以帮助刘颖镇压朝鲜大臣。
第三,不要辗转反侧。如果你不辗转反侧,你就不会给刘英任何建议。如果你不给刘英任何建议,刘英就不会乱政,所以国家也不会乱政。陈平做不到。他太聪明了。一个太聪明的人根本不会给他任何想法,这会让他感到不舒服。
[img]294981[/img]
第四,曹参是齐相。曹参曾任齐国宰相,这也是刘邦选择他为汉朝宰相的重要原因。胡海当皇帝后,他杀了所有的兄弟。当然,刘邦不想重演这样的悲剧。@ 有这样的考虑,他把刘肥的宰相提拔为汉代的宰相。
为什么萧何要选曹参?
有人可能会说,萧何之选择曹参是刘邦去世前提到的,所以萧何顺水推舟。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刘邦临终前对吕后说的话肯定不会流传。尽管当时有历史官员做了记录,但历史官员并没有把这句话流出来。毕竟,如果刘邦说“萧何是曹参,曹参是王凌”,曹参和王凌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此外,萧何死后,曹参立即对家人说,你应该尽快为我做好准备。我要去北京当首相。当时,他的家人不相信这件事,这也表明刘邦的话从未流出。
如果小何不知道刘邦说了什么,他为什么选择曹参?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曹参可以继续他的政策。
我们知道,每个领导人都想在课前选择一个合适的继任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希望继任者能继续他的政策。曹参当然是一个能够继续他的政策的人,所以他选择了曹参。
事实上,萧何的眼光是对的,“萧规曹随”的故事发生在曹参身上。
[img]294982[/img]
为什么吕后会选曹参?
有人可能会说,刘邦在去世前向吕后解释了这句话。
但你知道,刘邦向吕后解释了很多,但吕后上台后,基本上反对了。刘邦的妾齐夫人,刘邦的儿子,吕后想杀,她怎么能担心刘邦呢?此外,曹参曾担任刘肥的首相。她不担心曹参会帮助刘肥在她死后欺负刘英吗?(她不知道刘英会死在她面前!)
在我看来,吕后之也选择了曹参,只是曹参做事不多。说曹参懒,说他无能,说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说他聪明愚蠢。@ 曹参的“不作为”非常符合吕后的调性。因此,吕后可以为所欲为。最后,她实现了将权力从刘家转移到吕家。
曹参上任后,刘颖希望很大。我想让他和自己一起有所作为。然而,曹参的话“我不如萧何,你不如高祖”打破了他所有的梦想。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自己,过早地掏空身体去世。
曹参的“不作为”虽然杀死了刘邦的妾和儿子,但并没有帮助刘英。然而,他的休养政策对人民有用,对历史最有贡献。
吕后为什么选曹参为丞相?她的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