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汉末三国史,不难知道当时很多名将虽然在战场上临阵杀敌,但结局并不好。比如关羽威震华夏,却被一个无名小卒俘虏;张飞雄壮威猛,却死于宵小之手;马超让曹操害怕,却郁郁寡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将,比这些人更可怜。他们为主人奋斗了一辈子,努力工作,但晚景凄凉。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当时晚年非常悲惨的三位名将。其中一人跪拜敌人,请求投降,一人被羞辱致死,另一人死于愤怒。谁是这些人?
第三名:于禁
[img]294629[/img]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五位好将军之一。这个人原来是鲍信,只是个小卒。鲍信投奔曹操后,得到了王朗的推荐和曹操的提拔。曹操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他?《三国志》记载:“每次太祖征伐,咸递军锋,还为后拒”,意思是曹操每次出征,他都会成为先锋,每次退兵,他都会成为后卫。此外,他严格地说,他不仅敢直接处理曹操宠坏的青州士兵,而且只能带领几个人夺取著名将军朱玲的军事权力,使朱玲不敢反抗。另外,虽然他单独统兵的时间不多,但他跟随曹操近30年,与曹操南征北战,也取得了不少战功。
但襄樊一战,由于汉水泛滥,他输给了关羽之手,无奈归降。后来关羽被杀,他又流落到东吴,遭受了屈辱。然而,当他终于回到曹魏时,他发现曹丕在高陵的壁画上刻下了他降敌的画面,这让他感到羞愧和愤怒,很快就结束了抑郁。《三国志》记载:“欲遣(于禁)使吴,先令北诣邺参观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止降服。禁见,羞耻运动场发病。而于禁被羞辱的时候,早已“须发白,形容憔悴”,他的晚年,他的结局,真的很尴尬。
第二名:王凌
[img]294630[/img]
王凌,字彦云,是王允的侄子,曹丕的将军,曾担任过骁骑主册、中山太守、丞相等职。曹丕时期,他在洞口战役中击败了吴将吕范;曹睿时期,他在夹石战役中通过死战掩护曹休;曹芳时期,他抵抗了吴将全聪的进攻。除了功劳高,他也是曹魏四朝的老臣。很少有人敢在资历、功劳和地位上移动他。高平陵变更后,司马懿也不例外。但他老当益壮,“不”移白头之心——他忠于曹魏,不忍看到司马懿架空魏室,于是年近八旬,却毅然决定起兵“造反”。
然而,这件事被曝光了。当他要起事时,他手里没有足够的兵马。司马懿率领军队来到他驻扎的寿春。为了避免无辜的人被牵连,他别无选择,只能约束自己,摆出自己最卑微的一面。在被押解回京的路上,他在老朋友贾悝jy的祭庙里自杀,临终前高呼:“只有你贾梁道,我才知道我的王凌是忠臣!尽管王凌策划的淮南一叛虎头蛇尾,但他的精神令人敬服,他的结局却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名:鲁迅
鲁迅,字伯言,是东吴名将,他一生中最大的两大战绩。一是襄樊之战,鼓励关羽抽调荆州兵力,为吕蒙白过河提供条件;另一场战争是夷陵之战,火烧了700英里,差点把刘备留在战场上。此外,他平定山越有功,多次抵抗曹魏的进攻。作为江东四大英雄之一,他的功劳并不逊色于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然而,在他晚年,他卷入了夺权之争。当他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时,他受到了孙权的指责。“权力累了,中使责让逊,愤怒了”,一个“累”字,可以说反复责骂鲁迅,导致鲁迅愤怒地死去。他是江东四大英雄中寿命最长的人,但也是结局最悲惨的人。用凄凉的夜景来形容他的经历是完美的。
盘点三位劳苦功高的三国将领,结局越来越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