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官渡战争结束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实力差距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曹操仍然只占据兖州、徐州、司州和黄河以南的河南四州。至于黄河以北的青、幽、河北四州,仍在袁绍的控制下。两人之间唯一的变化,就是攻防的趋势发生了逆转。简单来说,袁绍是官渡之战前的攻击者,曹操是守卫者;但官渡之战后,曹操成了攻击者,袁绍成了守卫者。但曹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显然太武断了。虽然在历史书上,当谈到官渡之战时,他们会特别强调袁绍输得很惨。据说袁绍的10万军队中有近7万人被曹军杀害,相当于三分之二的军队被歼灭,这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img]293805[/img]
问题是,如果袁绍真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曹操为什么不杀黄河呢?对此,我们来看一组年鉴: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战结束,袁绍退回叶城。202年6月,袁绍病逝,曹操仍未越过黄河。204年8月,袁尚、袁熙内讧,曹操趁机攻破邺城,打败袁尚,占领冀州。205年1月,曹操攻破南皮,杀死袁谭,占领青州。公元205年3月,焦触背叛袁熙,组织幽州各级军政长官集体投降曹操,曹操趁机占领幽州。206年3月,曹操击败高干,控制并州。公元207年,袁尚、袁熙被公孙康杀害,袁氏集体灭亡。通过这组年鉴,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力量越过黄河是在官渡战争后的第四年才实现的。当时,袁绍已经去世两年了;至于曹操摧毁袁氏集团,只有在官渡战争结束七年后才实现。
[img]293806[/img]
更重要的是,曹操可以摧毁袁氏集团,主要是因为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被严重哄骗。结果,袁谭愤怒地要求曹操出兵河北。即便如此,曹操还是花了五年时间彻底打败了袁氏。想象一下,如果袁氏集团没有发生严重的内哄,曹操想打败袁氏集团,估计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谁会死,都是未知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袁绍虽然在官渡战败,但实在不能说是惨败,他们还有机会翻盘。事实上,如果曹操在官渡战役结束后比袁绍先去世,曹丕当时才十四五岁,他能完全接受曹操的政治遗产吗?显然,没有人能保证。如果曹氏集团分裂或内讧,袁绍此时还活着,袁氏集团保持统一稳定的机会就会增加。曹和袁之间谁敢打保票?总的来说,在官渡战争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袁绍不仅强烈遏制了曹操的反击势头,而且更有力地实现了他的统治稳定。
[img]293807[/img]
总之,袁绍虽然在官渡之战中失败,但袁绍依然是袁绍,依然是冀、青、幽四州的最高统治者。他和曹操的争霸才真正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我们只需看看官渡之战后曹操计划攻打刘表时,迅迅劝曹操的话就知道了。于迅劝曹操说:“袁绍刚吃了一场败仗,军心松懈,应该趁他还没有摆脱困境的机会,一扫而平。而你却要远征长江、汉水之间,如果袁绍收拾残部,乘虚从后面突袭,那么你的事业就会付诸流水。荀子的话本身就证明了袁绍和曹操仍然势均力敌;如果曹操犯了战略错误,之前的胜利可能会立即消失。
据说,官渡战争结束后,袁绍实际上有机会翻身。毕竟,曹操的领土属于四战之地。只要袁绍耐心等待,他显然可以找到更多的机会。不幸的是,袁绍死得太早,他的儿子们一团糟,最终让曹操找到了机会。
官渡战后,袁绍有机会翻身吗? 不幸的是,袁绍死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