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在历史上的形象与文学作品不同。在戏剧中,鲁肃忠诚无知,优雅可欺,稳重胆小。然而,鲁肃在历史上并非如此。他是一位著名的文武将领,是东吴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官。
接下来,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上真正的鲁肃。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鲁肃是什么样的人呢?
[img]292547[/img]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逃亡,成为流民。黄巾起义在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东汉王朝遭到毁灭性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但不治家事,反而给了他很多钱,卖掉了土地,以周济穷,结交了贤者。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一个反应缓慢、善于与泥混在一起的中庸之人。事实上,这些只是他的表面,本质上,从乱世中鲁肃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大智若愚,气质沉稳的人。与尖锐的周瑜和聪明的诸葛亮相比,鲁肃有点暗淡,但他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才能在其他大臣面前仍然很熟练。
[img]292548[/img]
可以坚定地说:“没有鲁肃,就没有强大的孙刘联盟,也没有后来的三足鼎立,更没有江东基业发展成为吴国的可能。谈到周瑜时,吴太太说:“周瑜心高气傲,易怒,与诸葛亮相比,恐怕寿命不长,会影响东吴未来的发展。当时,孙权劝说:“鲁肃的才华,与周瑜相比,不相上下,有他在,可以保护江东20年的太平。”
由此可见,鲁肃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也说明孙权虽然年纪轻轻,却对人才有着深刻的认识。
鲁肃是三分天下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被削减,刘备开始迅速崛起,孙权位于江东,势力也得到了发展,从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雏形。孙权和鲁肃是知己。在讨论世界大事时,鲁肃直言不讳地对孙权说,主人公有希望成为皇帝。虽然孙权当时痛斥了鲁肃,但后来也说出了时机不成熟的话。
因此,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孙权早就有了世界的抱负。鲁肃有远见。他看到的不是一两年,而是一个30年的联盟计划。当时,曹、孙、刘三人仍然分离了力量,他能看到这么远,不得不钦佩。在协助孙权方面,鲁肃主要关注东吴的未来发展,并从战略角度给予指导,使孙权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
[img]292549[/img]
赤壁之战前,周瑜嫉妒诸葛亮。他让诸葛亮造箭,借东风。事实上,他为诸葛亮设置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然后找到理由把它去掉,然后迅速把它去掉。然而,鲁肃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吴栋不能与刘备分手,更不用说杀害他的大臣了,@ 为了调和两人之间的关系,一切都处处协调。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鲁肃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不喜欢炫耀聪明的人。只有当主人孙权需要自己时,他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非凡的愿景和高超的策略。这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智慧,希望自己是世界第一,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聪明是一件好事,但炫耀聪明,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聪明,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例如,曹操的儿子曹冲从小就很聪明。他的主人司马懿叹了口气,曹冲的儿子死于自己的手。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他所有的兄弟。在那个争夺权力和权力的时代,过于聪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死亡。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大智慧的人物,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地位无人能撼动。但是,作为当代人,如果我们想从诸葛亮、鲁肃等谋士那里学习智慧和策略,在学习诸葛亮超群智慧的同时,也要记住学习鲁肃的“愚蠢”,虚实结合才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img]292550[/img]
在当今社会,我们倡导和平、和谐、合作的战略。在古往今来的各种案例中,鲁肃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尤其是在和平外交方面。
众所周知,周瑜是个有能力的人,但事实上,鲁肃首先认识了人,看到了周瑜的才华,并赞助了他。在他们成为朋友后,他们把他们介绍给了苏州。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讨论人才重要还是战略重要的问题?答案当然是人才。
,战略是由人才制定的。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我们才能不断思考、实施和实施各种一流的战略战术。否则,无论战略有多好,都会大大降低。同时,人才也有不同的类型,包括诸葛亮、大智慧、大战略、鲁肃等“愚蠢的商人”。
有时候,为了避免锋芒,迎合社会,“愚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更实用。
鲁肃是谁?被忽视的三国中最大的智若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