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流泪斩马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北伐期间的第一次决定性战役。而且这次北伐是诸葛亮准备最充分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为了这次北伐而上疏)、北伐影响最大(陇西三郡叛魏降蜀)。因此,街亭之败,非常让倾向于蜀汉的后人感到遗憾。街亭失守,通常人们的观点都归结为马苏任性,违背诸葛亮的指示,在山上扎营。很多人甚至认为马谡是个傻瓜,缺乏最基本的常识。
[img]289122[/img]
其实这些都是后人根据胜败的结果简化处理的。就像我们通常只关注历史上那些胜利者的“英明神武”,而忽视那些“失败者”也是一时的才华。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马谡绝对不是傻子,否则诸葛亮也不会那么重视马谡。据《三国志》记载,马谡才器过人,军计好论,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虽然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大用,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马谡的才华。
[img]289123[/img]
@ 马苏一定是有才华的,诸葛亮征南中孟获,就是采纳了马苏“攻心为上”的建议。那么,才认识人的马谡,为什么在普通人眼里犯了极其愚蠢的错误呢?最大的可能是马谡认为“当道扎寨”挡不住魏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汉军队在10万左右(也有观点认为在8万左右)。据目前最可信的推测,马谡守街亭的兵力在2500左右,而张合的魏军有5000兵力的明确历史记载。
[img]289124[/img]
街亭战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部,是一条长达十几公里、宽约五六公里的山谷。在这样一个开阔的山谷地区“当道扎寨”,很难建造坚固的防御工事,这意味着将与魏军面对面。而且马谡的兵力比魏军少,马谡并非不知道水源的重要性,而是没有两全其美的选择。要想用马谡的兵力守住街亭,必须依靠当地的地形。这就是马谡没有选择“当道扎寨”的原因。马谡只能寄希望于魏军强行攻山或等待后方军队的支援。
[img]289125[/img]
然而,张和并没有选择攻击山区,而是切断了蜀汉军队的水源,蜀汉的国力也不能派出额外的军队来支持马苏(已经分裂了许多部队)。街亭的失败实际上并没有被马苏打败,而是被蜀汉和曹魏的国力所打败。此后,诸葛亮和姜伟多次北伐,没有取得突破。
[img]289126[/img]
诸葛亮因违反节度和行动不当而杀死了马苏。事实上,如果诸葛亮想在未来继续北伐,就必须有人为北伐的失败付出代价。将军在外军命令中有所不受,后方指挥官没有亲临前线,很难“因时、因地制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据《襄阳记》记载,(马)苏临终与(诸葛)亮书说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楚成王以城濮之战的失败迫使主将成得臣自杀,晋文公听了很高兴,认为楚国为自己消除了威胁)。天下未定而杀智计之士,难道不惜一切代价!而东晋历史学家习凿牙也认为:蜀隐一方,才少上国,杀其俊杰,退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成业也不难!...即杀有益的人,难道可以和言智者一起杀。诸葛亮为申军法和未来北伐大业屈斩马苏。
诸葛亮用眼泪斩断马苏的真相是什么? 马苏真是个傻天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