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颜降蜀后为何消失?你知道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纵观历史,作为一名将军,他们往往在繁荣的一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毕竟,他们在战场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们不仅要随时处理军事情况,制定军事战略,还要日夜战斗数千英里。至于亲自杀敌,这是很常见的。没有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武将在战场上根本受不了。然而,也有例外。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武将在老年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三国时期的几位老将——蜀汉将领黄忠、廖华、东吴将领丁峰。除这三个人外,其实还有一位实力雄厚的老将,他就是原刘璋手下的将军,巴郡太守严颜。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严颜这个人的出身和地位的描述大致一致。书中写道:“巴郡太守严颜,是蜀中名将,年纪虽高,精力不衰,善开硬弓,使大刀,万夫不当之勇。“当时,刘备刚刚出兵益州,准备以巴蜀为王霸的基础。他不希望周围的重要顾问庞统死在落凤坡,所以他命令荆州支持他。诸葛亮随后带领张飞和赵云分两条路前往西川。进川后,张飞率领一军攻城略地,在巴郡就遇到了严颜。然而,他的万夫不当之勇并不包括张飞,他在十几轮后被俘,然后投降。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义释严颜”。
[img]287895[/img]
此后,严颜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中。至于《演义》,严颜最后一次出现在“汉中之战”时,他作为黄忠的副将,和黄忠一起夺回了天荡山,从此再也没有描述过他。说起来,严艳可以和张飞打十几轮,证明他的武力水平不低,可以算是猛将。毕竟,他因此战争而出名。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严颜是猛将,为什么刘备没有重用呢?你知道,刘备的人才并不多。得益州失去了荆州,使得蜀汉政权中高官位的荆州集团被益州集团看不起,益州当地士族再次受到压制,这使得蜀汉政权中的后继力量非常少。
说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年龄太大。严颜是一位与黄忠同名的老将,一句“老”字其实就足以说明两人年龄相仿,被人拿来比较。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黄忠和关羽在长沙大战,当时黄忠62岁。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张飞攻占巴郡,与严颜大战。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十八年),黄忠与刘备一起在汉中作战,夺天荡山。按时间计算,黄忠此时71岁,这样比较,严颜也应该70岁左右。八旬之年,真的很难再上战场了。
[img]287896[/img]
第二,严颜的心态不同。作为一名老将,黄忠性烈如火,不服衰老,渴望建功立业,这从他与魏延、赵云多次争功就可以看出。严颜不一样,没有争好胜的心,也不敢有。作为一名益州降将,他没有黄忠那么有资格,威望也不如黄忠,自然不敢像黄忠那样傲慢。在“天荡山之战”中,如果黄忠没有给他发命令,估计他不会再上战场了。这也可能是老兵之间的同情。如果严颜在张飞和关羽手下,估计他不会再上战场了。充其量,他负责一些后勤工作,如粮食和草料护送。
@ 出于打压益州集团的原则。刘备的心腹是关羽、张飞、赵云等资深部门。黄忠、魏延等荆州势力是第二支持者。荆州丢失后,魏延等人只能忠于蜀汉政权。然而,益州的士族是不同的。他们已经拒绝刘备,他们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没有人整合他们。如果刘章有能力,估计十个刘备打不过他。因此,蜀汉政权对益州士族持压制态度,尤其是军中势力,很少有益州将领能够独立掌军。刘备作为益州的军事代表,自然不可能重用他。
[img]287897[/img]
此外,张飞生擒严颜时,严颜曾说:“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严颜在感受到张飞恩义后勉强投降。可以说,他不愿意投降刘备集团。严颜投降张飞后,一路上轻松招降各城守将,也说明严颜在益州军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刘备自然会警惕他掌兵后,掌握全军威胁蜀汉江山。所以年纪大了,自己不争,刘备打压这三个原因,使得严颜归降后逐渐消失。
严颜是谁?为什么他不是五虎将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