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今天给大家讲讲费祎遇刺死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按照惯例,蜀汉将军费祎在汉寿(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中的汉寿就是这里)举行了年首大会,宴请众将和幕府官员。宴会如火如荼,很多人都喝醉了,没想到会出现混乱。左将军郭循突然拔出剑,杀死了将军费祎。之后,郭循当场被赶到的侍卫杀死。
蜀汉四相之一费祎,继诸葛亮和蒋婉之后,也是蜀汉第三位执政者。执行休养生息政策,积极发展农业。但这位公公不愿擅长开战,只想保境安民,经常打压北伐的姜维。在费祎执政期间,姜维多次计划率军北伐,计划与西北诸羌胡部落合作为羽翼,图谋陇西。但费祎不允许,每次都要调拨给姜维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限制其力量,防止姜维北伐。
费毅非常信任投降的人才,经常接近他们。张毅将军看到费毅的行为有点危险,他写了一封特别的信,以东汉光武帝将军岑鹏和刺客谋杀的故事为例,但费毅没有被感动,最终被左将军郭循伤害。
郭循不是蜀汉的当地人,也不是荆州士族集团,而是曹魏凉州的西平人。江维北伐时,郭循被俘,后来被降为蜀汉,被封为蜀汉左将军。在郭循被俘之前,对曹魏的地位有不同的看法。曹魏皇帝曹芳在诏书中称郭循为中郎将军,而南朝刘宋的历史学家裴松之则认为郭循只是“西州人的耳朵”。
253年农历八月,郭循的“壮举”传到洛阳后,魏帝曹芳下诏。为了表彰郭循舍生取义,深入虎穴的义举,郭循被封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被追为“威”。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父亲的头衔,并崇拜他为一名车长,给了他一千块丝绸和一千块丝绸。
[img]287767[/img]
更有意思的是,在曹芳的诏书中,郭循的名字被写成了郭修(郭修)。后世很多人认为,与其说郭循是卧底蜀汉,待机谋杀刘禅和费祎,不如说曹魏听到“郭义士”的壮举后,事后把金贴在脸上。否则,他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表彰英雄呢?
有人认为郭循忍辱负重,蛰伏待机的目的是等待刺蜀汉后主刘禅的机会。刘禅虽然昏昏欲睡,但毕竟是君王,很难入手。
因此,郭循选择了更容易开始的费毅作为“斩首”的新目标。然而,费毅的才华只停留在治国上,没有军事成就,曹魏也没有受到蜀汉强大的军事威胁。更重要的是,费毅是蜀汉朝廷的主和派,他的受害对曹魏不利。郭循行刺伤费毅与其说是一种爱国忠诚的行为,不如说是另一种谋划。
在郭循被俘之前,他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在250年被姜伟俘虏后,他在三年内从一名降级将军晋升为左将军。左将军在汉末三国的地位并不低。刘备、吕布、于禁、张合、马超、丁峰等人都曾担任左将军。郭循没有取得巨大成就,而是担任左将军。由此可见,有人暗中提拔了他的晋升。
[img]287768[/img]
此外,俘虏郭循的人是被费毅打压的卫将姜伟。姜伟忠于体国,诚实。他家里只有一个妻子,没有侧室,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然而,姜伟继承了诸葛丞相的北伐遗志。同时,曹魏著名大臣傅玄评论姜伟:“魏为人立功,阴养死者,不修布衣。姜伟想迅速做出贡献,勇敢无决。”
费祎被杀后,姜维积极用兵曹魏,战绩颇丰。三年后,姜维成为一名将军,并积极主持北伐计划。目前尚不清楚刺客郭循是否受到姜维的指示,但肯定的是,费祎倒下后,姜维才有机会上台主持北伐。姜维确实是“费祎遇刺”事件的最大获利者。
蜀汉大将费祎为何被刺杀?谁是暗杀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