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墙偷光,这是我们从小听到的一个大故事。西汉匡衡努力学习,任何艰难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他的学习心,最终成为西汉丞相。这个励志故事真的很感人。然而,成为总理是故事的最终结局,而不是匡衡人生的结局。那么,匡衡登上人生巅峰后发生了什么呢?当了总理之后,他经历了什么?
[img]286525[/img]
1.得到汉元帝的信任
匡衡凿墙偷光,这个故事就不多说了。正是这种对阅读的热爱和坚持,让匡衡对很多书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也有“匡说诗,解人”的说法。也就是说,当匡衡在你面前解释《诗经》时,人们可以突然听到它,不仅理解它的意思,而且感觉很舒服。这就是匡衡的力量。
然而,匡衡并不是那种一帆风顺就成为上官的人。当时,他要求掌握六经中的一经才能通过考试。此外,他的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职位。匡衡前后参加了九次考试,最终获得了最低等级。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诗经》的理解。即使是当时只是王子的汉元帝也喜欢他。
2.升任丞相
这种善意也给后来的匡衡带来了很大的机会。汉元帝继位后,匡衡被任命为郎中。面对当时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匡衡总能从《诗经》中找到很多合理的话,向皇帝写信,解释真相。他建议在人民中实施教育,弘扬礼让,这自然得到了汉元帝的赏识。
有了皇帝的青眼,匡衡当然是一步一步向上走,从郎中,到御史医生,再到代丞相。可以说,匡衡凭借一部《诗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他所有的道理都来自《诗经》。由此可见,《诗经》被列为经典绝对是正确的。只是从现在开始,当时实施的思想其实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img]286526[/img]
3.被贬逝世
然而,这样的匡衡却失去了自己的贪婪,毁了自己的未来甚至生命。匡衡受到汉元帝的信任和赏识,被封为安乐侯。封侯自然有土地。他显然可以得到31万亩土地,但他利用地图上的误差给自己多占了4万多亩。匡衡可能是飘飘然的。封建社会封侯后,土地真的是自己的吗?都是皇帝的。
汉成帝时期,匡衡被起诉。确认属实后,匡衡被贬为普通人。他以前拥有的一切似乎都是过眼云烟。匡衡跌入人生低谷,再也没有起床的希望。他回到家乡,几年后就死了,这是可悲的。
匡衡为什么要凿壁偷光?匡衡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