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烨即位时,唐朝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当地有许多藩镇,没有天子,州没有刺史,县没有指挥官,当地军阀独裁处理当地事务。朝廷内以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控制着权力,傲慢霸道,赵宗李烨处处受制。
[img]285444[/img]
唐昭宗李晔
为了在裂缝中生存,昭宗李烨开始从消除宦官势力开始整顿朝纲。他用离间计让大宦官杨复恭和他的干儿子反目成仇,分化他的力量。最后,他根除了以杨复恭为首的宦官势力,这使得宦官集团多年来首次遭受重创。然而,在打击宦官集团的过程中,另一个更令人头疼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藩镇势力越来越强大。
[img]285445[/img]
唐代大宦官杨复恭
昭宗李烨深知,要对付强藩,必须有一支强大的中央军队。没有武力支持,藩镇不会听你的。然而,当他的兄弟唐熙宗李在位时,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摧毁,没有士兵可以使用。因此,李烨即位后,开始招兵买马,大大扩大禁军,武装了一支10万人的军队。有了枪杆,昭宗李烨的腰杆变硬了,于是他开始对藩镇进行武装斗争。
不幸的是,刚刚成立的新兵蛋打不过久经沙场的老兵油子,昭宗李烨的消藩战斗打来打去,基本上打败了10万人的中央禁军。然而,藩镇的势力是“按葫芦浮起瓢”。朱文、李克用、李茂贞、王健等大军阀以为朝廷消藩的名义相互倾覆,不断壮大势力,扩大领土,成为唐末藩镇最强大的力量。
在此期间,昭宗李烨历经磨难,先后被李茂贞、韩建、朱温等藩镇势力逼迫,被迫逃离长安,四处奔波。曾在华州被刺史韩建幽禁三年,李唐皇室11位王爷在此被杀。后来,朱文的势力发展得最强大,并强迫李叶回到长安,杀死了剩下的数百名宦官。朱文终于完全解决了对中晚唐宦官的困惑,赵宗李叶也完全成为了朱文的傀儡。
为了控制李烨,朱温杀死了身边200多人,换上了外貌和身高相近的亲信。赵宗李烨一开始没有发现,等了很久才发现:他身边已经全是朱温的人了!后来朱温担心昭宗控制不好,就派人深夜杀了他,享年只有38岁,在位16年。李烨死后,朱温支持他的第九个儿子李珍登基为皇帝,历史上被称为唐哀帝。这是唐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超级傀儡。
公元907年,在位仅三年的唐哀帝被迫将禅宗给世界兵马元帅、梁王朱文,次年被毒死。曾经强大的唐朝被摧毁,后梁建立,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回顾昭宗李烨在位的唐末,有些情况与明末崇祯皇帝在位时非常相似,风雨飘摇,山河破碎,外敌强敌,内宦官当政。他们的反应方式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先在外面安顿下来”。首先,他们从根除周围的太监集团开始。出乎意料的是,内乱已经平息。杨福恭和魏忠贤两位超级太监被淘汰,但唐朝和明朝没有迎来转机,而是以更快的速度灭亡。原因是什么?
关键是宦官集团的特殊性。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依赖皇权,展示自己的价值。他们可以依靠人类的权力,专横,甚至废除皇帝。然而,他们的身体缺陷决定了他们很难有篡位自立和朝代更迭的想法,这与权贵和将军不同。换句话说,如果只有宦官专权,皇帝就会改变,唐朝和大明的国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此外,官宦集团在大唐和大明形成了从上到下的系统体系,渗透到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和军事部署的各个方面,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大明魏忠贤当政时,虽然他是个很坏的人,但他有手腕和人脉,袁崇焕、孙承宗等将领在他的支持下才能老打胜仗。后来崇祯皇帝一上台就废除了魏忠贤集团,原来的支撑体系崩溃了。上台的东林党人谈错了国家,缺乏应对手段,使得大明的国家事务越来越失控。
作者认为,在唐朝和明末,昭宗和崇祯皇帝采取的策略应该是“先出去,然后安顿下来”,首先稳定宦官,平衡当地势力,然后集中精力解决藩镇问题。应该是拉一个,打一个,加剧藩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争斗,互相消耗。然后中央趁机积累力量,慢慢对付他们,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消藩效果。藩镇问题解决了,再回头解决宦官问题,这个顺序可能会更好。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大唐大明的灭绝有其末代黑暗统治的历史必然性。作者的想法也是一厢情愿的猜测,只供大家拍砖。
中继位下降,唐昭宗李烨消灭了大宦官,却出现了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