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独特双重计划是郭嘉和司马懿。郭嘉为曹操定居了北方。他是曹操早期最依赖的顾问,但他英年早逝。司马懿帮助魏国对抗吴和蜀汉的政权,最终平息了世界。司马懿可以说是曹操之后最重要的顾问。特别是司马懿成功地阻止了诸葛亮的反复北伐,他的智慧可想而知。
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司马懿的师父,到底是哪位世外高人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弟子呢?
其实司马懿师傅的绰号很响亮:孔明。孔明,是的,读者没看错,但这个孔明不是另一个孔明。这个孔明的真名是胡昭。
[img]284133[/img]
胡昭有三个特点。
首先,它在世界上很有名。据史书记载,胡昭学高八斗,智冠天下。他特别精通典史,工作书法,与三国初期的钟友同名,享有“竹笔之迹,动见楷模”的美誉。
第二,对名利漠不关心。三国军阀混战时期,胡昭生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所以拒绝当官,而是追求自由的田园生活。
第三,以德育人。胡昭在退休期间也做了一件事——教育。为了改变当时的教育风格,他在山里办学,亲自传道受业。结果弟子多,知识渊博。很多人来学习,周边地区的人知识也大大提高。
因此,胡昭的贤德之名更是远播世界。
司马懿是胡昭的弟子之一。胡昭不仅是司马懿的老师,也是司马懿的恩人——曾经救过他的命。
感恩的司马懿也学得很认真,经常拿着竹筒仔细记录师傅讲解的阵法、兵法、治国法。正是因为司马懿的努力和汗水,他终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守城将军。打败了著名的诸葛亮。
也正是这样,司马懿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都感谢这位才华横溢的老师,只要谈起胡昭,就一定要站起来表示尊重。
胡昭的名气太大了,于是,求贤若渴的曹操知道后,多次邀请胡昭到他手下做“智囊”。胡昭的表现出人意料,两个字:拒绝。原因是八个字:山野村夫,无用之才。当然,曹操也很生气。一些下属建议曹操尽快摆脱不愿意“归化”的胡昭。然而,曹操想了想,不得不叹了口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来源也很有趣。“我不得不让隐士自由飞翔。
[img]284134[/img]
巧合的是,袁绍听到胡昭的名字后,也派人送了一大笔钱请胡昭出山。结果,胡昭拒绝了。结果,气量小的袁绍愤怒地派人逮捕胡昭并询问罪行。胡昭早就预料到他会提前逃进山里。
袁绍派人去找他算账的时候,虽然知道胡昭的大致方向,但连山路口都找不到。这有点像诸葛亮的“八阵图”。虽然看到了它的形状,但就是走不出去;然而,胡昭恰恰相反。虽然他知道它在哪里,但他就是进不去。
正是胡昭著名,一直隐居在山林中。他是神龙见头不见尾的民间高士。一些从政者没有放弃邀请他下山辅政的行为。魏齐王曹芳开始的时候,世界有点平静,胡昭搬到了宜阳。魏帝经常召唤胡昭入仕,被婉言拒绝。嘉平两年后,魏帝曹芳再次邀请胡昭入朝。结果,89岁的胡昭病逝,不得不放弃。
当然,今年是公元250年,诸葛亮比他早死16年。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知道胡昭的智谋,但从他骄傲的弟子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比赛中,我们发现司马懿很冷静,很聪明。他用“守”字决,竟然“拖”死了诸葛亮。诸葛亮连胡昭的徒弟都打不过,反映了胡昭的无与伦比的才华和超级谋涛。
从上面可以看出,胡昭师徒可以说是三国无敌师徒组合,完爆诸葛亮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国时期著名隐士,胡昭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