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柴荣临死前有没有留下心腹大臣?正是这个人夺走了江山?

柴荣没有留下一些忠臣吗?赵匡胤为什么这么容易成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

赵匡胤是柴荣留下的第一个心腹忠臣。

柴荣对赵匡胤有多信任,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件事。柴荣晚年,禁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张永德,他是郭威的女婿,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他们有亲戚关系。

柴荣登基后,张永德跟随他征服北汉,与南唐作战。特别是在高平战役中,当70多名高级将领临阵逃亡时,张永德和赵匡胤帮助柴荣扭转局面,最终击败北汉军,做出了巨大贡献。

事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指挥使,张永德被任命为殿前指挥使。

众所周知,当时禁军最重要的三个职位是殿前指挥使、马军指挥使、步军指挥使。在这三个职位上,殿前检查相当于禁军的最高指挥官。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柴荣出生之前,张永德的权力和地位一直高于赵匡胤。然而,当柴荣晚年,尤其是临死前,柴荣看着他年幼的儿子时,他开始对张永德感到非常不安。作为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也是禁军的最高指挥官。如果将来有人威胁柴荣儿子的王位,那么这个人绝对是张永德。

在此背景下,柴荣下令解除张永德的兵权,并要求他的第一颗心相信赵匡胤取代张永德的殿前检查职位。因此,赵匡胤终于成为后周军事界的第一人,这导致了他后来的“黄袍加身”。想象一下,如果张永德没有解除兵权,张永德可能是“黄袍加身”。

[img]283308[/img]

柴荣留下的第二个心腹忠臣叫石守信。

石守信早年跟随郭伟,只是一名中级军官。后来,柴荣继位后,他跟随柴荣征服北汉。在高平之战中,当70多名高级将领临阵逃亡时,他选择站在柴荣一边,被柴荣提拔。后来,他一路升职,最终成为柴荣的忠臣,仅次于赵匡胤。

从某种意义上说,柴荣是石守信的伯乐,石守信的繁荣完全是柴荣晋升的结果。此外,在柴荣晚年,他要求赵匡胤在任殿前接替张永德进行检查,并要求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指挥使的职位。因此,他也成为后周军事界的第二人。

后来,柴荣的儿子继位后,有消息称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于是赵匡胤率军北上。这时,石守信成了留在北京的最高军事长官。结果,当赵匡胤在陈桥驿“加上黄袍”,然后带兵返回首都时,石守信果断地打开大门迎接他,立即站在赵匡胤一边,迫使皇帝退位。

柴荣留下的第三心腹忠臣是王溥和范质。

王溥曾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三朝宰相,相当于后周文臣第一人;范质是唯一一个在皇宫接受柴荣死亡的孤儿大臣。他是后周帝国文臣的第二人,从官员到参知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但结果柴荣一去世,王溥就与赵匡胤勾结,并联手谎报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迫使朝廷派赵匡胤出去。

至于范质,赵匡胤杀回首都的时候,本来想说几句支撑门面的话。结果他看到赵匡胤的弟弟拔出刀大声喊万岁,范质也跟着喊万岁。

李继勋是柴荣留下的第四个心腹忠臣。

李继勋的经历几乎和石守信一模一样。他只是郭威时代的中级将领,但在高平之战中,他全力支持柴荣,被柴荣视为心腹破格提拔。

从那以后,柴荣就相当于他的伯乐,一路提拔他,最后官到步军都指挥使,为后周军界第三人,仅次于赵匡胤和石守信。

赵匡胤发动陈桥战败时,他没有直接参与邢州的兵变。问题是,当他得知赵匡胤称帝的消息时,他立即选择高呼万岁,转向赵匡胤。

[img]283309[/img]

柴荣留下的第五心腹忠臣是韩通、李重进、李筠。

韩通是郭威时期著名的将军和大臣,也是郭威的心腹;李重进是郭威的侄子。在郭威时代,他已经是殿前的指挥使,年龄比柴荣大,所以郭威死前不得不让他崇拜柴荣。总之,君臣的名分已经确定,千万不要有非分之想。

至于李筠,他已经是郭威时代昭义军的节度使,管辖泽、鹿、邢、明、磁五州。

这三个人原本在军事领域的资历和地位远高于赵匡胤、石守信和李继勋。问题是,他们都是郭威时代的重要大臣。虽然柴荣尊重他们,但他显然不会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心。在柴荣时代,他们都是高而低。

例如,韩通、李军和李重进的头衔都是检察院的太尉。这个职位大约是后周士兵的最高荣誉头衔。问题是,李军和李重进被排除在中央,被赶到当地工作;虽然韩通留在中央,但他只是马步军副总裁,排在赵匡胤、石守信和李继勋之下。

@ 赵匡胤黄袍加身杀回首都时,韩通本来想组织军队抵抗,结果当场被他的手下砍死,随后赵匡胤的弟弟更是直接毁了他的满门。

作为三朝的老兵,韩通是中央政府的大哥。结果,他一反抗,就被摧毁了。自然,帝国首都里没有人敢说什么。

至于当地的李云和李重进,为了安抚他们,赵匡胤不仅给了他们丹书铁券,还给了他们加官进爵。最后,在他们的劝说下,他们勉强接受了。

但后来他们又觉得不甘心,于是选择起兵造反。

问题是,此时错过了最佳时机,赵匡胤的王位已经稳定;与赵匡胤相比,他们最大的缺点是他们都坐在中心,而赵匡胤坐在中心;在中央集权日益强大的背景下,他的缺点非常明显,所以他们很快就被打败了。

@ 李云选择自焚而死。临死前,李重进叹了口气,“我为周太祖的恩情感到羞愧”,言毕也全家自焚而死。从那以后,自然没有人敢反抗赵匡胤!


柴荣临死前有没有留下心腹大臣?正是这个人夺走了江山?柴荣临死前有没有留下心腹大臣?正是这个人夺走了江山?

,,,,,,

  • 徐熙简介 南唐杰出画家徐熙在五代十国时期的生活
  • 徐熙,南唐五代杰出画家。江宁(今南京)人。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生于“江南名族”。出生于唐熙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

  • 周世宗柴荣的华丽亮相:皇家驾驶亲征高平打破北汉
  • 显德元年(西元954年),周太祖郭威死亡,晋王、镇宁节使郭荣(柴荣)继位,即周世宗。死前,周太祖让郭荣担任开封府尹的职务,明...

  • 柴荣是后周的第几任皇帝?柴荣与赵匡胤的关系
  • 柴荣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高,他在位时间创造了后周的繁华和昌盛,被史学家们称为是五代时...

  • 石重贵简介 五代十国时期,晋皇帝石重生平
  • 石重贵(914年―974年),后晋皇帝,石敬堂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堂去世,石重贵继位,天福九年...

  • 符清出身郡主先嫁叛将后嫁杀夫仇人之子却成皇后
  • 符清,五代时人,父亲符彦卿是五代名将,出身唐末,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均充任大将,并封威望,与文官系...

  • 揭秘:柴荣御驾亲征一战奠定了两位皇帝的未来
  • 后周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一举奠定了后周王朝的中原霸主地位。这场战役也是赵匡胤的福缘之战。从此,他进入了后周的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