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和曹操,
[img]281305[/img]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朝代,但只有四个名字。四大名字之一的《三国演义》使三国成为一个特殊的朝代,风靡全国。人们一直在谈论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
说到三国,我们不得不提到袁绍,官渡之战的主角之一,四世三公的老板。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有许多虚构的成分,尤其是刘贬曹,这似乎把曹操描述成了一个奸诈的男人。
然而,曹操很痛苦,袁绍更痛苦。在官渡之战中,他甚至不能扮演奸臣的负面角色。两军对峙时,他甚至被别人偷烧了粮仓。他看起来像个傻瓜。《演义》显然对他的评价不高。
[img]281306[/img]
原画:“色厉胆薄,好谋不断;做大事,珍惜生命,看到小利而忘命”。我觉得袁公是不是这么难以忍受的人还有待考虑。至少在立汉献帝这件事上,他并不勇敢无谋。
说到汉献帝,我们必须从董卓开始。董卓相对简单。无论是小说还是官方历史,他都是一个真正纯粹的奸臣,不像其他人那样有争议。董贼的起步历史没有提到。不管怎样,他变得越来越大,但他的雄心壮志并不小。后来,他利用汉末战争和朝廷的弱势占领了京城,废除了少数皇帝,为汉朝献帝,并威胁要持有命令,导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img]281307[/img]
那么袁绍在做什么呢?袁绍和他打对台。袁绍在河北有一整块领地,是四世三公的显赫身份。当然,他不能看着董卓胡作非为。袁绍不在乎董卓是好是坏。然而,董卓认为袁绍一定不会独自夺取全世界的权力。袁绍号召世界十八路英雄成为反董卓联盟的盟主。
董卓还没等盟军杀了他,就先被左右臂的正义儿子吕布杀了。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女人,但董贼真的是死有余辜。世界上没有人说手拍快,袁绍把手拍红了。袁绍立不接汉献帝的原因太多了。我们从不同时期分析这一事件。
[img]281308[/img]
首先,董卓还没有死。当袁绍反对董联盟盟主时,虽然这位盟主是光荣的。事实上,关东联军其实有各种各样的鬼胎。他们都想赢得这个世界,但他们没有贡献。他们从未打过董卓。演义神话刘关张,关羽温酒斩华雄。大家都知道关羽很凶,但是大家想想,华雄都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将军才出来一个关羽。
直到191年(初平二年),孙坚才首次击败董卓。袁绍打不过董卓,自然也遇不到汉献帝。而且,袁绍并不是不知道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重要性,而是还有一个好候选人:刘宇。刘宇是光武帝长子的后代,口碑很高。袁绍和他的关系也很好。自然,他不考虑汉献帝,而是想支持他。不幸的是,刘宇忠君爱国。他太诚实了,从来没有答应过袁绍。
[img]281309[/img]
还有一点很重要。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的时候,袁绍当众站出来反对。你的话都放出来了,不让董卓立献帝。他仍然是反董的盟主。结果他又去接献帝了。这不是前后矛盾打自己的脸吗?世界上的人会怎么看你?每个人都有一张好脸。袁绍当然不能接受。
其次,董卓去世时,兴平2年(195年)10月,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往曹阳。这是袁绍第二次接送皇帝的绝佳机会,但他似乎没有时间。他在打架,他的下属叛乱了。据史料记载,东郡太守臧洪怨恨袁绍不出兵救张超,并与东郡士兵作战。袁绍兴围困了这座城市一年,打破了东郡。袁绍可能不想接受,但他缺乏技能,缺乏多余的力量。
[img]281310[/img]
另一点是,袁绍担心汉帝会破坏他的权力。毕竟,你是皇帝。我必须向你卑躬屈膝。下属会怎么看我。事实上,袁绍对皇帝的贡献并不太有用。如果你真的把皇帝当作傀儡,袁绍的名声就会被毁掉。就像曹操掌握了皇帝的贡献一样。袁绍可以与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名声竞争。
汉献帝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相对弱势的曹操来说,利用汉献帝来壮大自己,对抗袁绍,后期献帝成了自己称帝的麻烦。更别说袁绍了,人已经很有势头了,后期称帝的制约问题白白多了。
[img]281311[/img]
汉献帝的突然崩溃是袁绍最好的选择。袁绍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他失去了汉献帝的傀儡。归根结底,袁公是另一个,曹操是另一个,但政治视野不同。我们不必在秋天结算。
曹操可以把汉献帝带到他身边 为什么袁绍没有消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