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现出高贵的身份,古代皇帝以天子为主。刘邦成立西汉后,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与父亲刘太公的关系。按照一般规律,全世界的人看到皇帝都要跪下,没有人能例外;如果你遵循传统的孝道,虽然刘邦是皇帝,但你也应该跪下父亲刘太公,这属于父子之间的礼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脑洞大开,专门开创了“太上帝”的称号和职位。
一般来说,皇帝不会轻易退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直坐在王位上,直到死亡才结束,但也有例外,包括两种情况:主动退位和被迫退位。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位特殊的皇帝。他11岁时登基称帝,17岁时主动坐在王子里,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他在23岁时奇怪地去世了。他是北魏文帝拓跋弘。
[img]280943[/img]
作为皇帝的长子,拓跋弘在两岁时被列为王子。当时,北魏朝廷有一个“儿子和母亲死亡”的制度。生母李无情地死了。拓跋弘由冯皇后抚养长大。据魏书记载:“皇帝聪明机智。他年轻时有帮助人民的神武规则。他孝顺纯洁,尊敬老师和朋友。”换句话说,拓跋弘从小就很聪明,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他的大臣们在眼里都很高兴。
公元465年,拓跋弘刚满11岁。由于父亲拓跋浚去世,他在大臣们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尊重冯为太后,即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冯太后。一位名叫乙浑的将军认为他有杰出的战斗成就。此外,皇帝年轻,翅膀不丰满。他不仅强迫文帝拓跋弘任命他为总理,甚至自称为太原王。
乙浑的做法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他们上书指责他。他们不仅没有让乙浑收敛,反而变得更糟。任何冒犯乙浑的人,要么被贬官流放,要么直接被处死。乙浑手里拿着权力,几乎不注意皇帝喝冯太后。他处理了所有的事情,拓跋弘只能暂时忍受。
[img]280944[/img]
冯太后有着深厚的城府。表面上看,她听从了总理乙浑的话,不敢得罪他。私下里,她秘密培养了心腹元丕、元贺等人,并在时机成熟后果断行动,铲除了乙浑及其相关人员。此外,虽然除了乙浑,冯太后并没有将权力归还给皇帝拓跋弘,而是效仿吕雉听政。
随着时间的推移,拓跋弘对冯太后的做法越来越不满。毕竟,冯太后不是他自己的母亲,她坚强的性格让拓跋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认为自己类似于傀儡皇帝。此外,拓跋弘的好佛逐渐产生了看透世俗出家的想法,并决定让勇敢的叔叔拓跋子取代王位。
虽然这个想法很好,但完全出于对北魏的考虑,它并没有被大臣和冯太后所接受。最后,文帝拓跋弘只能放弃传给叔叔的计划,而是把王位传给了两岁的儿子拓跋宏(元宏),历史上被称为“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弘17岁时坐落在王子里,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据估计,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
[img]280945[/img]
然而,即使拓跋弘退位为太上皇帝,想全心全意向佛陀致敬,大臣们也不同意,并劝说:“皇帝还年轻,陛下仍然执政,不是太上皇帝,而是太上皇帝。”真的没有办法。拓跋弘退位后并没有闲着,而是亲自率领军队打败了柔然。公元476年,22岁的拓跋弘奇怪地死了。有人猜测冯太后做了什么。具体真相可能永远是个谜。
拓跋弘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