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乱政的前提是皇权得到加强。如果没有刘禅的支持,他就不能在蜀汉后期遮住天空。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的政治“一切都很详细,咸决于亮”。刘禅只负责礼仪事务,皇权完全被相权碾压。黄浩没有机会染指朝政,诸葛亮也没有必要除掉他。
那黄皓是怎么一步步权倾朝野的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刘禅的皇权是如何一步步强化的。
[img]280467[/img]
一、诸葛亮时期,刘禅基本上和吉祥物一样,整天无事可做。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不要“亲小人,远贤臣”,并在朝鲜推荐郭游之、费祎、董允等人作为刘禅的近臣。他还安排宠物作为禁卫军的指挥官,基本上把刘禅看得严严实实。而此时刘禅唯一能说知心话的就是身边的太监,黄皓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得宠。但此时刘禅无权,黄皓也无法掀起波澜。
2、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加强皇权,制衡政府。首先,他废除了诸葛亮的宰相和益州牧职位,让诸葛亮的继任者蒋婉和费祎担任将军和益州刺史。虽然蒋婉和费祎的实权不如诸葛亮,但他们也是当时最大的权臣。可以看出,他仍然不敢完全打破诸葛亮留下的政治格局。即便如此,刘禅的演讲重量还是比以前大得多。
这时,黄浩开始依靠刘禅露山露水,但董允非常讨厌宦官。黄浩被董允压制,他的官位不过是黄门成。董允死后,他的继任者陈只并不讨厌宦官,而陈只是为了加官进爵而和黄浩在一起。因此,陈只深受刘禅的青睐,黄浩也开始干涉政治事务。
3、费毅死后,刘禅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他任命姜伟为将军掌握军权,提拔陈只为尚书令和镇军将军掌握内政。这样,刘禅就实现了文武相制的局面,使权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img]280468[/img]
由于姜维经常领兵,朝鲜没有人脉,官位较低的陈只经常出现在刘禅身边,但他的权力超过了姜维。就这样,黄浩依靠刘禅的宠信和与陈光的关系,权力大幅上升,但他仍然受到陈光的压制。
4、258年陈死后,黄浩在朝鲜没有什么可怕的。他的官职突然从黄门令晋升为中常侍和公交车上尉。凭借刘禅的宠信,他在朝鲜结党营私,排挤政敌,权力倾向于朝鲜。那么他的力量在这个时候有多可怕呢?举三个例子:
1、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当时最高的行政长官,是一名卫将军和平尚书事。虽然诸葛瞻不喜欢黄皓的所作所为,但他不敢动黄皓的半根手指。
2、黄浩控制了内政,但他仍然想控制军事力量。他把矛头指向了姜伟。262年姜伟北伐失败后,黄浩在朝鲜弹劾姜伟,甚至想用亲信右将军阎宇代替姜伟。诸葛瞻帮黄浩说话。
姜伟疏于刘禅,要求处死黄浩。出乎意料的是,刘禅建议姜伟不要和太监住在一起,让黄浩向姜伟道歉。这时,姜伟才真正意识到黄浩在朝鲜的实力。虽然他是蜀汉将军,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他。
[img]280469[/img]
3、263年,姜伟上疏刘禅,希望加强曹魏攻击的防御,被黄浩截获。黄浩请巫师跳了一个伟大的神,然后对刘禅说,巫师说曹魏不会出兵,请陛下不用担心。刘禅真的相信,把姜伟的上疏抛在脑后。
但曹魏派兵后不久,蜀汉在短短三个月内灭亡。邓艾进入成都后,把黄浩关了起来,想处死他。但黄浩用钱买了邓艾左右,甚至避免了死亡。后来,司马昭认为黄浩伤害了国家和人民,于是下令处死他。
综上所述,黄皓的乱政离不开刘禅的皇权强化,刘禅的平庸给了黄皓乱政的机会。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没有权力,黄皓也没有威胁,诸葛亮也没有必要处死他。
黄皓是谁?他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