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薛居正:五代到北宋的一代名相,但教子无方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向前奔流,无休止。今天给大家讲薛居正的故事。

五代后晋时期,薛居正举进士不第,写了一篇《遣愁文》自我排遣。读过他这篇文章的人,有识之士看出,这个人非凡、迷人、豁达,还有另一个“公辅之量”。古人称之为“三公四辅”,都是皇帝的佐臣。这意味着他称薛居正为宰相。

但在后晋和后汉时期,薛居正一直在下僚之间起伏。他不介意。这是一个知道自己荣誉方向的人。在乱世中,即使他是一名小官员,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坚持:当他遇到可能的不公正和不公正的案件时,有必要消除不公正和诽谤,让主人变得无辜。

太宗时,薛居正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北汉平定后,他进入了司空。这是大臣们能达到的最高职位。在帝国的日常管理中,薛居正“理阴阳”,付出了宰辅大臣的智慧。

在帝国的运作过程中,有无数的细节需要处理,薛居正在政事堂、中书省从容调度,十多年来帝国的流畅,薛居正在取得成功。

他应该是一个经过个人努力,在乱世,待命时,不浮躁,不自弃,守正循理的名相。

但他最大的成就,也是他个人最大的成就,不是崇拜,而是说话。

他有一部《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是今天能看到的“二十五史”之一。这本书原名《五代史》,欧阳修又以《春秋大义》出版了《新五代史》,因此薛相这本书被称为《旧五代史》。又记录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又称《梁唐晋汉周书》。这本书有三个来源,一个是五代国家的“实录”,另一个是范式的“五代通录”,第三个是历史大臣掌握的各种历史资料。

宋初名人参与了这本书的编纂,薛居正在监修。

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是宏大的,但可以概括为以下意见:

一是跻身“二十五史”,为中国持续的历史记录提供了完整的文献。到目前为止,这本书也是人们了解“五代史”最重要的文本。

第二,以中原五个朝代的延续变化为主线,创造了一种编排方法,故称“五代”;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勉强撑起“中原正朔”的旗帜,为中华政治文明的连续性提供了解读模式。

@ 就五代十国的政治生态而言,这一“典章”至少凸显了两大价值:一是追求“秩序”;一是重视“民生”。

在编辑和撰写各种人物和现实时,《旧五代史》对这两种价值给予了足够的倾斜。不同的是,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注入了更多的批判意识,但欧阳修的批评不能被认为是“旧五代史”。

事实上,薛石遵守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所有的故事都不偏离圣贤的概念。至于对冯道等某些人物的评价,它应该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内部差异。

事实上,直到今天,如何评价冯道仍然是一个不可能统一的聚诉故事。儒家思想并没有试图统一世界的意志,儒家思想承认“道并行而不违背”。

薛相官拜宰辅,更监修《五代史》,堪称“立功”、“立言”,足可不朽。但在“立德”方向上,他有两件事受到批评。

[img]279907[/img]

第一件事,他信服道教,最后服用丹砂中毒。

那是太平兴国六年(981)六月的一天。他已经吃了丹砂,在朝中演奏。突然,他觉得不对劲。他迅速辞职,走出大厅,出去了。他没有时间回家。他口渴了,喝了一升多的水。当堂臣把他扶回中书时,他再也说不出话来了。但他一定是口渴了,只用手指堂阳台之间的储水器。赶紧给他取水,他已经喝不下了。他躺在办公室的阁房里,估计丹砂在胃里发烧,历史上被称为“吐气如烟”,被抬回家。回家就死了。他今年七十岁。

不服用丹砂的大儒。

不是我不相信这件事,而是我相信“生与死,财富在天堂”。我在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居易如命”态度,在“恭而安”的境界里完成儒家思想的体验、传播或实践。大儒没有时间“研究”或“服用”丹砂。

[img]279908[/img]

第二件事,他治家无方,儿子薛唯吉是街头恶少。

薛伟吉养在读书人家,却不像读书人家的孩子。男人的大丈夫,往往有妻子不贤子不孝的尴尬事情,但这么有名的薛相,儿子却是个恶少,这件事在士林令人叹为观止。这儿子不是薛相亲生的。

薛相的妻子“嫉妒”,不允许他纳妾。因此,薛相没有儿子,收留了薛维吉。薛相非常爱他的儿子。他不可避免地被宠坏了。这个儿子也利用了这一点。他在外面工作时对薛相隐瞒了一切。薛相对儿子的所作所为一点也不知道。

薛唯吉有勇气,长得魁梧高大。他在北京追逐和打架,踢足球,喝酒,喜欢音乐。他和聪明的人一起唱歌,但他不读书。

太宗知道薛相的家事。薛相去世后,太宗来到棺材前哀悼。薛相的妻子来见你。太宗安慰了薛妻很久,然后大声说:

"不肖子安在!"

薛唯吉在棺材的一边,听到皇帝这样叫他,又羞又害怕,不敢答应。

太宗又道:

“这个男孩能改变他的行为吗?如果你不能改变,恐怕你不能继承你祖先的志向,你该怎么办?”

从那时起,薛伟吉似乎改变了一个人,历史上被称为“改变故态”,改变了他过去所有的生活方式。他开始拒绝那些街头邪恶的人。在整个葬礼期间,他根据礼仪与客人交流。后来,他经常与贤惠的学者和医生交流,涉足一些书籍和历史,并逐渐改变了他的气质。历史上被称为“时间理论”,时间理论被称为“欣赏他”。

太宗知道他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后,让他知道了禅州和扬州。后来,薛伟吉成为河南省知府和凤翔知府。

太宗给薛相最大的恩典就是改变一个“不肖子”,让他走正路。


薛居正:五代到北宋的一代名相,但教子无方薛居正:五代到北宋的一代名相,但教子无方

,,,,,,

  • 北宋大臣黄潜善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黄潜善
  •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北宋宰相曾布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曾布有子孙后代吗
  •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是靖康之耻的导火线
  • 在宋徽宗赵霁的“朋友群”中,除了王福,还有一位著名的“浪子宰相”。“浪子宰相”虽然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但他真的是当代宰相,...

  • 北宋寇准背靴是什么典故?寇准有哪些方面作为
  • 寇准是一位有名的北宋政治家和诗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勤奋好学,历史记载曾十几岁就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 仁义高于命:北宋历史上忠臣陈求道的壮丽生活
  • 宋代官员陈求道。字得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咸宁人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家庭。主人是陈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