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东晋桓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枭雄,也有人说他是奸臣。桓温的生活真是令人惊讶。首先,他出人意料地摧毁了成汉政权,但随后他发动了三次轰轰烈烈的北伐,但每次北伐都是虎头蛇尾,然后又进行了一次隐蔽的篡位,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无论桓温的最终结果如何,他仍然是那个时代一个活得更好的人,而桓温能够在东晋占据主导地位,都应该从他消灭成汉政权开始。
[img]279758[/img]
桓温早年的经历
桓温是乔国桓氏的代表人物。两晋时期,桓家并不是一个著名的家庭。桓温的父亲桓毅在东晋初王敦的混乱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提高了他的家庭地位。然而,桓温15岁时,父亲被乱臣贼残忍杀害。他决心为父亲报仇,于是混入了乱贼的客人中,找到了一个机会杀死敌人。到目前为止,桓温在世界上很有名,也受到了东晋皇帝晋明帝的赏识。
后来,桓温成年后,晋明皇帝将女儿、南康公主嫁给了桓温。桓温突然成为皇室亲戚。这时,他开始发财。桓温于公元335年出任琅琊内史。公元343年,晋升为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兖三州军事。公元345年,执政司马昱为了削弱在荆州传承了两代的余氏,不允许父子继承,任命桓温镇荆州,都督西部六州。从此,桓温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桓温计划成汉
偏安一角的东晋朝廷,一般分为两派,开疆拓土,恢复河山。一派主张和平:南方发展不大,北方是兵强马壮的异族,根本不是北方人的对手。最好安心发展,等世界变了再谈未来。另一方认为,东晋是中国的正统国家祭祀,北方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必须收复失地,把它还给我们的河流和山脉,即使它被粉碎了。祖提、余亮、殷浩的北伐出现了。
而且桓温到了荆州,发现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巴蜀地区的成汉政权。当时成汉正在衰落,皇帝李势更是荒淫无道。这是消灭成汉的最佳时机。于是桓温做了一些准备,上书说他要进攻成汉,还没等到朝廷回复,桓温就带着大部队出发了。当朝廷得知桓温攻打成汉时,他们说桓温的大脑坏了。桓温的兵马无疑是飞蛾扑火。大臣们都在思考桓温失败后朝廷应该如何处理桓温。
桓温奇迹赢得了成汉
桓温突然带着部队进攻成汉。虽然成汉受不了,但他还是得到了桓温进攻的消息。皇帝李势也阻止了人们抵抗桓温的进攻。然而,成汉的战斗力太差了。李势派出的人被桓温打败了。没多大功夫,桓温的大部队就杀了成都。
他们都被打回家了。李势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立即组织了所有可以组织的人,准备与桓温作战。虽然成汉此时的国力不是很好,皇帝也是一个不可靠的皇帝,但至少他仍然是一个国家。当他认真对待时,桓温不是对手。
双方在成都城外的龙桥发生了一场大决战。当时,战争形势非常悲惨。桓温的力量相对较少。前锋被成汉军队杀害,损失惨重。参军的龚伟也在混乱的军队中死亡。成汉的箭射向桓温,几乎杀死了桓温。桓温知道如果他再拖下去,战争可能会失败,所以他下达了撤军的命令,修复它,然后继续攻击成都。
然而,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事故。在古代,没有通信设备。如果需要快速传达命令,通常通过旗语或鼓传达。当桓温给鼓手下达撤军命令时,他不知道鼓手是否太紧张,把撤退的信号变成了进攻的信号。
本来晋军已经失去了斗志,突然接到了进攻号角,以为自己的援军到了,瞬间斗志昂扬,一个个冲向成汉的军队。成汉军原本有很大的优势,看到晋军节节败退,警惕性也放松了一些。但突然看到晋军疯狂地冲过来,瞬间士气大大降低,被晋军杀得仰马翻。就这样,桓温突破成都的防线,进入成都,俘虏了成汉皇帝李势,成汉灭亡。
桓温摧毁了成汉政权,桓温的名声大噪。后来,桓温发动了三次北伐。虽然结果不是很好,但东晋政府也牢牢掌握在桓温手中,最终萌生了篡夺王位的野心。
[img]279759[/img]
写在最后
桓温攻灭成汉,似乎鼓手敲错了命令,使桓温成功。其实背后的原因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桓温起兵的地方是荆州。荆州是三国时期联系世界的中心,有利于占领荆州,无论是西征还是北伐。于控制荆州多年,发展良好。然而,东晋朝廷害怕于家的势力,使桓温成为荆州的领导者,使桓温有实力摧毁成汉。
让我们来看看东晋和北方的力量。此时,北方最强大的是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桓温于公元346年开始出兵攻打成汉。今年以后,赵掌权的石虎与前凉政权发生摩擦,被前凉大败。然后,在赵国,石虎是篡位的权力,在中国并不和平。此时,石虎根本没有精力管理东晋,也不可能派兵攻打荆州,守卫空虚。
此外,在成汉政权方面,虽然成汉的开国君主李雄才华横溢,使国家井然有序,但李雄死后,成汉没有和平,叛乱经常发生。当李势成为皇帝时,他肆意进攻,国家势力变得更加虚弱,一派亡国的景象。如果桓温不攻打成汉,他将被其他势力摧毁。
正是所有的有利条件使桓温成功,也为桓温未来的野心扩张奠定了基础。东晋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门阀逐渐衰弱。最后,来自贫困家庭的刘裕终结了东晋的统治地位。
桓温能在东晋主宰风云,到底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