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从228年春至234年冬,为帮助汉朝统治世界而发动的五场战争。然而,对诸葛亮北伐来说,粮食大多是无功的。因积劳成病,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享年54岁。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诸葛亮遗言命令下属将自己埋在汉中定军山,根据山势修建坟墓,只能容纳棺材。所以,问题来了,诸葛亮的家人都在蜀汉都城成都,为什么诸葛亮要求死后葬在定军山?而不是蜀汉都城成都?
[img]279700[/img]
@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遗命“埋汉中定军山”,定军山下建有武侯墓。对诸葛亮而言,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但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已成为曹魏的疆域,诸葛亮显然不能要求死后埋在家乡。为此,他家所在的蜀汉都城成都,应该是诸葛亮最有可能选择埋葬的地方。但孔明却要求埋在汉中地区的定军山。在我看来,孔明这样做的原因也比较简单。
诸葛亮的要求一方面埋在定军山,是定军山在汉中,是蜀汉北伐曹魏的前线。在此基础上,诸葛亮要求死后埋葬在这里,这意味着他一直记得北伐中原,帮助汉朝,甚至为北伐中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即致力于死亡。与此同时,孔明的举动也是为了警告和激励后代。例如,他希望蜀汉后刘禅、姜伟、费毅、蒋婉等文臣和将军不要忘记复兴汉朝,北伐曹魏,更不要忘记诸葛亮一生的愿望。相应地,诸葛亮死后要求在成都或蜀汉其他地方安葬,显然没有这样的效果。
[img]279701[/img]
另一方面,定军山属于大巴山脉,从高庙进入平地,隆起秀峰十二座,从石山子到元山子,被称为“十二连峰”,再东为当口寺孤峰,从西向东延伸十多公里。也就是说,军山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有许多山峰。在此基础上,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死前给后主刘禅留下了遗言,要求四个人把棺材一直往南走,绳子断了就埋在哪里。然而,这四个人在绳子没断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了,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个地方在定军山安葬诸葛亮。那么,很明显,定军山复杂的地形和诸葛亮遗言的安排,使诸葛亮墓的具体位置至今成为谜。
[img]279702[/img]
@ 相应地,如果诸葛亮要求死后安葬在蜀汉都城成都,那么他的墓地就更容易找到。在蜀汉实力明显弱于曹魏的背景下,不确定哪一天曹魏的军队突破了蜀汉都城成都。诸葛亮在此基础上多次北伐曹魏,其墓地也有可能被盗墓和破坏。@ 诸葛亮要求死后安葬在定军山,借助定居山复杂的地形和隐秘的埋葬方法,避免被盗墓的风险。而这无疑是诸葛亮智慧的又一体现。对此,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埋在山里,因地形而不起坟”。从“不起坟”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显然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埋葬。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埋在定军山?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