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阿克敦和张廷玉有什么关系吗?接下来,我将向你解释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在昌春园去世,雍正帝即位。康熙晚年,政务倦怠,雍正登基后,急于改变这种状况。与此同时,雍正还需要对付八爷党等其他势力,因此,雍正开始提拔一批忠实可靠的官员。这时,雍正想起了一个人,他是刑部的右侍郎,才思敏捷,在康熙朝已经崭露头角,他就是张廷玉。为什么雍正要提拔张廷玉?除了张廷玉才华横溢、办事安全外,张廷玉的父亲张颖曾是雍正的老师,也就是说,对雍正来说,张廷玉“根正苗红”。因此,张廷玉被雍正任命为翰林院学士,负责协助雍正处理日常政务。还有一名官员与张廷玉同时被雍正提拔为翰林院学士,他的名字叫阿克敦。
阿克敦是谁?这个人来自满洲正蓝旗,早年就认识了张廷玉。清朝时期,大多数汉人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入朝为官,而满族人不一定需要走科举之路。与大多数满族人不同,阿克敦有真才实学。他在康熙四十八年,凭真本事考上了进士。他出身满洲名门,很快被康熙重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阿克敦的中进士比张廷玉晚了九年,但他的晋升速度比张廷玉快。康熙去世前,阿克敦成为了“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礼部的一员。
[img]278453[/img]
雍正将张廷玉和阿克敦提拔为翰林学院学士。他们在南方的研究中值班,他们的搭档让雍正非常满意。他们通常负责为雍正提出圣旨和圣经。张廷玉出生在正宗的儒家思想中,充满了知识,但在知识方面,张廷玉非常钦佩阿克敦。阿克敦的知识比张廷玉更深刻,所以张廷玉曾经称赞过阿克敦:“仲和的才华是满洲。”这里的“仲和”是阿克敦的一个词。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张廷玉被任命为户部尚书,而阿克敦则被雍正派往广州担任两广总督。阿克敦出身文官,一转身就成了封疆大官,他一开始并不是很有能力。特别是在镇压土匪和其他事件中,阿克敦的处理经常犯错误。他是地方一号大员,当地官员不敢弹劾他。两年后,雍正调阿克敦回京,他一离任,两广官员就像约定一样,纷纷上书弹劾阿克敦。其中一项重罪:阿克敦曾指示家人向暹罗(古泰国)使者收受贿赂。
向外国使者索贿,丢人到国外,雍正核实属实,大怒不已,立即下令,判处阿克敦斩监候。就这样,一位前途光明的政治明星被雍正判处死刑。然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苏北河出现了空缺,雍正急需治河能人。在张廷玉的提醒下,雍正突然想到阿克敦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就,于是他从死囚监狱里召集阿克敦,让他为自己的罪行做出贡献。阿克苏在苏北勤勤恳恳经营多年,最终恢复了原职。在此期间,张廷玉早已成为军机大臣。雍正周围最受欢迎的满族大臣变成了鄂尔泰。雍正去世前,阿克敦官居刑部尚书。
[img]278454[/img]
乾隆继位后,阿克敦不仅是刑部尚书,还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是满洲大员之一。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乾隆非常伤心。在为富察皇后写的一本书上,阿克敦将“皇后”的全文翻译成“先太后”。乾隆认为阿克敦意味着“极大的不尊重”,并要求阿克敦问罪。没想到,阿克敦那天竟然“早退”,不在朝中。乾隆怒不可遏,立即派人到阿克敦家抓人。阿克敦无法辩护,因此被乾隆判处死刑“斩监候”。唐唐刑部尚书,原本是刑狱,没想到一眨眼就被判处死刑。
后来翰林院其他大臣认为阿克敦没有翻译错,乾隆理解错了。乾隆仔细一看,确实冤枉了阿克敦,于是下令赦免阿克敦。但仅仅过了半天,乾隆又翻脸了。他认为翰林院的官员涉嫌保护阿克敦,他不得不给阿克敦一些教训,所以他让大理寺重审。大理寺不敢忽视,从重治罪,判阿克敦绞刑。阿克敦年纪大了,吓得不轻,赶紧请罪,最后乾隆“大发慈悲”,罚款三年,让他暂行职务。事实上,阿克敦除了罚款外,并没有受到其他惩罚。
也就是说,阿克敦在雍正时期被判处死刑,最终戴罪立功,但在乾隆时期被判处两次死刑,但雍正和乾隆最终都不愿意杀他。
[img]278455[/img]
乾隆二十一年,大学士阿克敦70岁,申请致仕,乾隆批准。阿克敦退休后不久去世。他的儿子阿桂在乾隆时期多次被重用,成为一代著名的将军,为清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认为,雍正登基之初,本来打算培养阿克敦和张廷玉,但遗憾的是,阿克敦犯了错误,错过了雍正的培养。乾隆时期,阿克敦谨慎,逐渐重用。阿克敦和阿桂父子在清史上很有名,但阿克敦一生中经历过三次“死刑”真的很少见。
阿克敦和张廷玉有什么关系?他一生中被判三次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