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大臣们说:“我出生在寒冷的地方,尝到了世界上所有的痛苦,也经历了国家和家庭的灾难。现在当了皇帝,我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全世界的人民呢!”他不仅不让宝藏进入宫殿,还让人们把宫殿里的珠宝和玉石、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和金银制成的饮食用具打碎在宫殿上。郭伟经常对侍臣们说:“那些皇帝怎么能用这种东西呢!”
在治理国家方面,郭伟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仍然谦虚地重任有才华的文臣,以行动改变后梁以来军事政权的丑陋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华的大臣说:“我在军队长大,不知道如何学习,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计划。如果文武官员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良好政策,他们会直接写言论,不要只写一些无用的话来粉饰和平。”
郭威的精心管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内展现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周世宗继续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g]276342[/img]
郭威是怎么死的?
郭威病重,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当他知道很难恢复时,他告诉柴荣(未来的周世宗):“我不能。你应该尽快为我修建陵墓,不要让棺材在宫殿里呆太久。陵墓一定要简单,不要惊动,扰民,不要用很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不要在陵墓前立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服埋葬,用瓦棺做棺材就可以了。墓葬结束后,可在陵墓附近招募30户人民,免除他们的兵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为我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几句话,说我习惯了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
他还警告金王荣(即柴荣)说:“当我去西征时,我看到唐朝皇帝的18座陵墓都被发现和盗窃。这是因为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汉文帝一直很节俭,简单地埋在霸陵原上,陵墓仍然完好无损。到了每年的寒食节,你可以派人去扫我的坟墓,如果不派人去,也可以在北京遥祭。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埋一副剑甲,在禅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埋一件通天冠江纱袍,在东京埋一件平天冠枪龙袍。你千万不要忘记这件事。”
然后,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文才不过是范质和王溥。现在他们并列为宰相。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助手,我会死,闭上眼睛。”
那天晚上(任晨日),郭威死于汴京宫的滋德殿,享年51岁。头衔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名太祖。四月。葬在嵩陵。
郭威墓
周太祖郭伟死后葬于嵩陵。嵩陵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周庄村南约500米处。陵地北高南低,东西有一个小土岭,陵墓两侧有一条千沟。墓高约9米,周长103米,保存良好。
据一位诗人介绍,嵩陵后,他写了一首诗:“荆棘丛生,衣甲生长,夕阳照耀着根龙袍。朔义浓密,天空安静,铁骑纵横成麦苗。”也许那是秋冬的傍晚。诗人看到麦田里的一座土冢,上面覆盖着荆棘和杂草,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冷漠和荒凉。”
为什么郭威会传给柴荣?
一、柴荣的人生经历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李死于行教门兵变,李思远即位,为后唐明宗。明宗登基后,庄宗后宫的宫女被遣散,其中一个姓柴。
在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一个踩着五颜六色祥云的英雄郭雀儿。后来,她甚至没有回家。她直接给自己买了嫁妆,嫁给了郭伟。
她是柴夫人,后来被封为圣穆皇后。柴夫人有一个侄子,名叫柴荣。后来,他一直跟随郭伟南征北讨,成为郭伟的养子和长子。
二、郭门惨案
郭伟早年为后汉刘志远效力。公元948年,刘志远的第二个儿子刘承佑即位。郭伟成为后汉的秘密使者,负责军事工作。他还率领军队平息了李守贞、王静等人的叛乱,为后汉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刘承佑却始终不信任郭威,最终郭威被黄袍加身,背叛后汉,成立后周。然而,在汴梁事件中,他的家人也被刘承佑杀害。
[img]276343[/img]
三、历史运气
郭威唯一的两个亲生儿子郭侗和郭信都被杀了。与郭威关系最密切的是养子柴荣和侄子李重进(郭威四姐的儿子)、女婿张永德(郭威四女寿安公主女婿)。
这三个人都是后周重臣,在朝野中很有威望。尤其是柴荣的能力最突出,能谋善断,礼贤下士。
经过综合考虑,郭威选择了柴荣,事实证明,郭威的决定,同时也是历史上的幸运。
郭威的人生经历是什么?郭威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