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萧太后的故事吗?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传奇女性的代表,也是正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事实上,大辽萧皇后的传奇生活比她更精彩。
萧太后的名字叫萧绰,小名燕燕,所以也叫萧燕燕。公元953年出生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她从小聪明、美丽、端庄。她的父亲萧思温是大辽宰相的侄子,她的母亲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她也有大辽皇家的血。
公元969年辽穆宗被侍卫刺杀后,萧思温拥有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辽景宗,因功被授予北府宰相、尚书令等职务。因此,她的女儿萧绰被征召入宫,并被授予贵妃。两个月后,她被正式授予皇后称号,这表明她深受辽景宗的喜爱。
[img]275575[/img]
辽景宗体弱多病,不可避免地无法控制朝廷。萧绰被授予皇后后后后,他开始协助辽景宗处理朝廷。渐渐地,辽景宗开始下放权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皇后处理。他只听结果,这与唐代武则天和唐高宗非常相似。公元976年,辽景宗下令将王位提升到与自己同等的地位,朝中大臣却罕见地默许,这在古代男尊女卑是非常罕见的,可见萧绰在大辽朝堂还是很受欢迎的。
公元982年,辽景宗去世,留下遗诏传给长子耶律隆绪,让文武官员“听皇后的命运”。当时耶律隆绪只有12岁,萧绰垂幕听政,被封为“承天皇太后”,管理国家大事。为了防止亲王夺权,她下令削减兵权,培养亲信,稳定朝廷。
公元986年3月,宋太宗趁辽景宗病逝,新帝年轻,辽国大权落在女流之手。他认为这是一个大规模反击的好时机。因此,军队分为东、中、西三路,攻打幽州(今河北北部)、蔚州(今河北蔚县)、朔州(今山西)得知消息后,萧太后立即派兵调将应战。
公元986年5月,萧太后亲自披甲上阵,在东路与宋军正面接战,同时派军截断宋军水源,导致东路宋军大败。之后,萧太后集中力量对付西路宋军,西路宋军的领军人物是北宋著名将军杨业。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杨家将教练与小说中的“杨业”相比有些差距,但真实历史中的杨业也是百战名将,曾在雁门关杀戮的辽军失败。
东路军队战败后,宋太宗惊慌失措,迅速命令西路军队全面撤退,导致宋军士气低落,无意战斗,小太后抓住机会领导反击,杨业努力支持,但因为等不及援军最终失败,第二次杨延玉在山西宁武县陈家谷口战役中全部部署,杨业本人也被活捉,绝食后死亡。
杨叶死后,她的头被萧太后割下,穿过边境,以鼓舞军队的士气。辽军士气飙升,努力恢复所有失地。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领20万精锐辽军南征大宋。仅仅两个月后,她就到达了禅州(今河南濮阳),迫使大宋签署了丧权辱国的“禅源联盟”。宋朝每年缴纳10.2万枚辽岁币银和20万枚丝绸。没有人敢低估女流一代萧太后。
[img]275576[/img]
檀园联盟后的第五年,辽国内部团结一致,宋军外部不敢犯罪,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此时,萧太后宣布不再摄政,归政于皇帝,即辽圣宗。他于同年12月去世,57岁。从982年摄政到1009年归政,萧太后控制了朝廷27年,但她从未像武则天那样成为皇帝。为什么?
@ 没有必要。萧太后已经控制了朝廷,即使皇帝的权力不会增加,也会引起国内大臣和人民的不满。毕竟在古代,不仅中原男尊女卑,周边游牧民族也更严重。女人往往和货物一样,地位也不多。所以萧太后不用为了虚名给自己找麻烦。
[img]275577[/img]
@ 辽圣宗是萧太后的亲生儿子。自古以来,就有少数母亲和儿子争夺政权和名誉。很少有人像武则天一样为了权力而杀死自己的儿子。大多数母亲仍然全心全意地为孩子着想。
@ 萧太后摄政时,幼帝只有12岁,各行各业的亲王都迫不及待地想取而代之,宋军来势汹汹,大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萧太后怎么会有心情称帝呢?打败宋军,签下联盟后,萧太后解决了外患,开始处理内忧。当一切都处理好了,她符合当皇帝的条件时,她的身体崩溃了。她回到政府给儿子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她大概知道自己的情况。即使她是皇帝,也不会长久成为皇帝。相反,她会伤害母子关系,在中国引起动荡。所以她从来没有当过皇帝,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和结束。
为什么萧太后只是摄政,不像武则天那样自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