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随后逐步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选官制度。
今天,尽管科举考试已经被废除,但许多与科举考试相关的词汇仍然为人们所熟知。例如,现在获得第一名的人仍然被称为状元,在足球比赛中,一个进三球的球员会被称为连中三元。
实际上,古代的连中三元是指在参加乡试、会试、殿试时获得第一名。在这三次考试中,乡试是在各省举行的,考试是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会议在首都举行,考试中是贡士;宫殿考试是皇帝在宫殿里亲自测试的,第一名是状元。
在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能连中三元的人很少,据统计只有21个。其中一个不仅是连中三元,还是四朝的老兵。他娶了一个宰相女。可以说千年找不到第二个,他就是冯京。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冯京出生于宜州龙水冯村。今天,广西省宜州区清远镇还有一个状元湾村,以纪念他命名。
十五岁的时候,冯京跟着父母搬到了藤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藤县。此后,他又落籍鄂州江夏,现在是湖北武昌。
据《宋史》记载,他少隽迈不群,也就是从小聪明勤奋,热爱读书学习。
[img]275081[/img]
二十七岁的冯京参加了八年庆历(1048)的科举考试,自乡举、礼部甚至廷试都是第一位的。很快,冯京就成名于世界,成为热议的对象。
冯京当时还没有结婚,所以朝中有权势的外戚张耀佐主动结交,想把女儿嫁给他。冯京笑不视,力辞。在获得状元后,冯京很快被封为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
回京后,仁宗皇帝又派他去了。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日常生活笔记。
冯京的才华不仅引起了张尧佐的关注,还故意将女儿嫁给他。冯京还娶了富比的两个女儿。根据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冯京墓,这两个女儿只是冯京续妻和再续妻,他的原配叫王氏。@ 冯京原本在京城任职,但富璧当时正在掌权,为避嫌而前往扬州担任知州,转任江宁府知府。
作为连中三元的才子,冯京当然有很好的理政能力。在当地呆了几年后,他被皇帝召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学位和开封府知府,然后出国了解太原府。
[img]275082[/img]
宋神宗继位后,将更换朝中的一批官员。冯京再次被召回首都,恢复翰林学士学位,晋升为御史中城。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准备变法时,冯京仔细分析了利弊,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言。
被批评后,王安石勃然大怒,要求贬废冯京。但神宗认为冯京是一个可用的人才,不仅不贬低,而且被封为枢密副使。
西宁四年(1071)与王安石辩论多年,提拔苏轼、刘等人后,晋升为政治知识分子。然而,没过多久,候补官员郑霞就政府进行了妄议,并要求立冯京为相。王安石变法二号人物吕惠卿趁机诬陷,导致冯京被贬亳州。
后来,吕惠卿和王安石反目成仇,向神宗透露了王安石的私人信件,包括冯京。神宗认为王安石欺骗了自己,陷害了冯京,并立即北京知枢密院复召。
当时,冯京病得很重,去北京的速度很慢。结果,神宗在半夜突然醒来,告诉周围的人冯京入朝的梦想非常令人满意,为此,专门下诏催促。回京后,冯京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
[img]275083[/img]
宋哲宗继位后,非常尊重已经是老臣的冯京。首先,拜保宁军节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在范祖禹的劝说下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可以说给予了很高规格的礼遇。
到绍圣元年(1094),冯京去世,享年74岁。为了表示尊重,哲宗亲自到他的政府哀悼,并将他封为司徒,并授予他的死亡头衔文简。
连中三元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它不仅是力量的象征,也是好运的象征。在历史上,苏轼将尝试的答案被考官欧阳修视为他的弟子曾巩的作品,并被判第二名以避免怀疑。@ 也有会试上高中会元,但是外表不好被皇帝讨厌,从而错过了当状元的机会。
可以说,仅仅是连中三元,冯京就已经像凤毛麟角一样稀少了。
冯京在连中三元的基础上,连续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服务,这在古代并不容易。此外,他还可以娶两个名副其实的女儿。这样的传奇经历几千年来找不到第二个。
北宋状元冯京:历史上被称为四朝元老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