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越受人尊敬的明君越短...人生,庸君越烦人,寿命就越长。朱义钧算是个庸君。58岁去世,算是长寿之一。皇帝不喜欢上朝,但他会工作。他在位的时候,朝中的大事都是他处理的。比如万历三大战,尤其是明朝对抗日寇的战争,是这位喜欢罢工的皇帝指导的。
[img]274706[/img]
事实上,他不上法庭是有原因的。如果深刻理解,不难发现他的罢工与“国本之争”密切相关。
这个“国本”指的是太子的候选人,在朝鲜,立太子是有原则的。皇后的儿子通常是王子。如果皇后没有儿子,皇帝的长子就是王子。当时朱奕钧皇后王氏没有儿子,皇帝的长子是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按照惯例,朱常洛应该被立为王子。不过,皇帝却很宠爱三子朱常琏,这个儿子是他心爱的郑贵妃生的。@ 明神宗打算立幼子为太子。
众所周知。王子候选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位皇帝的问题。我们必须小心。但朱义军不想遵守公司章程。这引起了朝鲜大臣的注意。当时,一位户部大臣写信建议皇帝将长子立为王子,但这违背了朱义军的意愿。
后来,官员被他贬得很远。为了国家的根源,其他大臣也没有停止疏远。朝中一时间,以皇长子为王子的奏章接踵而至,让皇帝头晕目眩,非常心烦意乱。但是不长大是不合理的。于是朱义钧想出了一个高招,那就是“拖”。
公元1593年,神宗准备将长子朱常洛、三子朱常迅、五子朱常浩封为王,并表示长大后会选择好人封为王子,以此借口搪塞朝臣。
朝廷的大臣们并不愚蠢。他们知道皇帝的意图,所以每个人都一致反对。但上帝不得不放弃。这件事一直在朝廷争论,最后李太后站出来解决。李太后问儿子:“为什么不立常洛是王子?”朱祥军惊慌失措地说:“他只是宫女的儿子。”
事实上,太后本人也是穆宗皇帝最喜欢的宫女。直到生下神宗皇帝,她才被晋封为贵妃。后来,儿子成为皇帝,成为皇太后。现在听到儿子说这样的话,她不禁生气:“你也是宫女的儿子!”这句话一出来,朱义军就吓得磕头请罪。
在太后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压力下,朱义钧勉强将朱常洛立为王子。到目前为止,“国家之争”已经结束,宫殿终于安静下来了。
赢了之后,皇帝的心还是不甘心:既然你不喜欢我,不要怪我做得太狠。于是他以“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态度对待朝臣,最后干脆放弃朝廷„想想就做。后来朱义钧真的没有上朝,也没有召见大臣。慢慢地,连内阁大学士都很少再见到他。
[img]274707[/img]
之后发展到不批阅奏章,对臣下的奏章都“留中”不发。
皇帝心里很清楚,如果他对自己不喜欢的奏折稍加贬斥,就会给朝臣们找到更多的上奏理由,给他们一个“直接和君主聊天”的机会。现在他干脆懒得照顾朝臣,所以这些“忠君爱国”的大臣们再也拍不响耳光了。
30年后,明神宗只出现在朝臣面前三次:“公元1592年11月,御午门被宁夏俘;公元1599年夏四月,御午门被日本俘;公元1600年12月,御午门被广播州俘。这三次都是公开露面,都是皇帝举行的俘虏仪式。大臣们没有机会接近他,只能在午门下远远地看着他,连内阁首辅也不例外。历代阁辅臣都会千方百计请皇帝接受朝臣,这一代阁辅臣也是如此。然而,神宗并没有理会阁辅臣接见大臣的问题。
事实上,做一件事并不难。然而,一辈子做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点在朱义军身上很有价值。用在朱义军身上是:一天可以做得很好,但用25年,真的不容易啊!
万历皇帝为长寿做了什么?万历皇帝是怎么罢朝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