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朱允炆打不过朱迪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王子朱标去世,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文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为建文皇帝。
建文帝和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开始削藩,理由是诸王权力太大,可能难以控制。在削藩的顺序上,周王、岷王、齐王、代王、湘王五位亲王被废除。建文第一年(1399年)7月,朱棣正式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朱允文祭拜太庙,削减朱棣的家族,废为普通人,决定起兵讨燕。“靖难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img]273747[/img]
朱元璋
公元1402年7月13日,燕军进入金陵,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龙开门迎降。历时四年的“靖难之战”以燕王朱迪的胜利告终。至于朱允文为什么打不过自己的叔叔朱迪?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明太祖朱元璋杀死了当时所有会打仗的将军,但事实并非如下。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失败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在决策中失去时间。朱允邈刚刚继位,没有立下威望,没有稳定的人心,没有牢固的基础,没有安抚外藩王,于是赶紧开始削藩,这在机器时间的选择上是非常不合适的。做大事,一定要坚持“天时、地利、人和”。皇位一立,就能削藩,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占,焉能不败!
[img]273748[/img]
朱允炆
二、军事失误。“靖难之战”与汉初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非常相似,双方形势基本一致。燕王朱迪及其下属长期在北疆与元军残部作战。他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斗,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军事战略。他们战斗力强,战争经验丰富,但人数少,后备军力不足;朱云文的中央政府因为朱元璋杀害了英雄和英雄,蓝玉等一群能打得好的将军被杀。没有杰出的将军人才。士兵们长期在大陆,没有实践经验,战斗力不强,但军队数量众多,后期动员力量巨大。
在正确分析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本可以借鉴“七国之乱”的经验,根据自身优缺点提出科学的军事战略。然而,军事上存在重大错误:
[img]273749[/img]
第一,整体战略的错误。前期要采取守势,避其锋芒,在实战中训练部队,培养将军人才,聚集各地勤王的军队;后期要找机会和他们决战。朱允炆的中央政府采取了相反的策略,前期轻敌冒进,后期退缩求和。
二是重大战术失误。朱允炆中央政府的优势是军队众多,各地勤王的军队源源不断,而燕王朱迪的军队在早期非常有限。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可能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而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中央政府的战术恰恰相反。结果,燕王朱迪的军队越来越强大。
三是军事用人失误。在战斗的早期阶段,朱元璋留下的唯一老将耿炳文是一位很好的防守手。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场。虽然他的能力不是很突出,但他不会犯大的战略错误。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军事指挥官,但朱允文认为老将的进攻无效,失败了。换上李景龙是就业最大的错误。李景隆兵败涂地,把60万大军丢得一干二净,不杀他还让他留在军队里领兵更是错误。
[img]273750[/img]
在长期的实战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如瞿能、铁铉、盛庸等,他们都是能力出众的指挥官,应该尽早发现和重用。在实战中不及时发现和培养指挥官是就业的另一个错误。
第三,政治失策。军事一直是政治的延伸。离开政治谈军事,就是“皮肤不存在,毛将如何附身”。战争一开始,就要实行战时政治。
一是清算朱迪本人。虽然切朱棣宗属籍,废为普通人,但还不够,要全国通缉,定其死罪。看看朱允炆的错误有多严重。战前,他下令全军“不要让我有杀叔叔的名字”。你不能伤害朱迪。不要让我背上杀叔叔的恶名。两军交战,还要保证不伤害敌军首领,可笑之极。结果如何?南军士兵朱允炆的旨意,怕战后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不能活捉,只能放任自由。朱棣也依靠这一特权,常常单骑殿后,作为全军盾牌挡在最后,南军无奈,不敢追,又不能杀。
[img]273751[/img]
二是严格查处附反。所有跟随朱迪叛乱的将军、官员和士兵都应该进行最严厉的调查和处罚。我想通缉和抓捕他们。如果这个家庭在非燕王占领的地方,他们将被拘留。如果他们及时向朝廷投降,他们将被释放。如果他们在限期内不回来,他们将被处决。首先,我们将用朱迪的儿子做手术,让燕王留在北京的儿子宣布与朱迪脱离父子关系,指控朱迪暴行。否则,我们将以谋反同罪论处。斩首就是。
第三,严格调查内奸。在首都实行战时政治。如果你以前和燕王朱迪有过交流,你可以主动解释,这不是过去的责任。之后,那些与之交流的人,特别是那些通风和报告信件的人,将被处决。
[img]273752[/img]
朱棣
第四,舆论失败。朱允炆是法定王位的继承人,没有争议,没有悬念。正统的朝廷应该掌握舆论的制高点,但实际上却失败了。这是舆论战的失败,让燕王朱迪反复打悲伤牌,赢得各级官员和社会阶层的同情。
朱云文从一开始就应该广发号召,建立势头。燕王朱迪反叛朝廷是为了不忠;反对建文帝,就是反对故太子朱彪,就是反对朱太祖朱元璋,就是为了不孝;让国家重启战争,让普通人陷入战争,是为了不公正;主动挑起战争,帮助生物,白骨累累,是为了不仁。如此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的人,全体官员、全国人民,应万众一心;这样的反贼,应该齐心协力讨伐,人人得而惩。把朱棣搞臭,让前线守将不敢投降,各级官员不敢归附。
[img]273753[/img]
五、经济上的无为。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朝廷和燕王都一样。中央政府只谈军事,不管经济如何,都是错误的,更是不作为。战争一开始,就必须实行严格的战时经济管制,所有与战争有关的物资,都要严格控制,层层设置关卡,禁止北流。特别是战马、铁器、弓箭、火药等直接军用物资,还包括粮食、盐等重要民生物资。一旦这些物资得到严格控制,一是可以削弱北军,二是可以促使北方人民逃离燕军占区,从而间接削弱北军。
时机、政治、军事、舆论、经济五个方面,没有一个是胜利的,整体失败是意料之中的。
朱允炆打不过朱棣是因为朱元璋吗? 整体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