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魏明帝曹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古代,老皇帝死后,新皇帝会在太庙为先皇立室献祭,并取一个特殊的名字,如太祖、太宗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庙号”。可以合理地说,庙号是先皇死后由新皇帝取的,但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特别。他是魏明帝曹睿!曹睿活着的时候,他确定了庙号。怎么回事?
[img]272500[/img]
一、烈祖
曹魏景初元年(237年)5月,有关部门向皇帝演奏。“反正吴皇帝为魏太祖演奏武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演奏咸熙舞;皇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演奏,为张斌演奏舞蹈。”也就是说,曹操的庙号是太祖,曹丕的庙号是高祖,曹睿的庙号是烈祖。曹睿直到239年才去世,所以可以看出他生前就有庙号。
与此同时,这封奏折还写道:“三祖庙永远不会被摧毁。其他四座寺庙,如周后吉、文武寺系统。”也就是说,曹操、曹丕、曹睿的三座寺庙不得被后来的皇帝摧毁。根据“七寺”的礼仪制度,后来的皇帝可以摧毁前皇帝的寺庙。然而,曹睿明确规定,他们祖父母和孙子孙女的寺庙“永远不会被摧毁”,也就是说,曹睿确定了他们祖父母和孙子孙女在曹魏皇帝中的地位。
二、讥讽
可以说,曹睿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皇帝的庙号都是后来皇帝给的。例如,曹操的庙号是曹丕追求的,曹丕的庙号也是曹睿登基后确定的。当时,曹睿是皇帝。也许没有人敢提出不同的意见,但后人对他不那么礼貌。
东晋历史学家孙盛批评道:“丈夫以表行,寺庙以存容,既不是那么着迷,也不是那么原始,以示永生。当年没有逆制祖先,但最后没有犹豫,自尊显露出来。过去,华乐以厚度为耻,周人以豫凶违礼,魏之群司,结果不正。”也就是说,这个号码和寺庙号码都是死后获得的,从来没有违背祖制,为了提前为自己选择。曹非常博学。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img]272501[/img]
三、苦衷
曹睿的老师是一位认真的学者。郑说,他不可能不知道寺庙里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事实上,原因并不复杂。曹睿有自己的困难!原因是曹睿没有儿子,作为王位的继承人!曹睿原本有三个儿子,但都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收养了两个孩子,即曹查和曹芳。
曹睿毕竟不是自己的儿子,还是有顾虑的。在未来,曹芳担心自己一旦放手,曹芳就会追尊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有可能改变王位的制度。于是,曹睿在生前就确定了自己死后的地位,同时也下了一个旨意,“敢为恶奉承时君,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称考为皇,称之为后,股肱大臣,无赦!曹睿还下令永久保存这一诏书,“其书的金策,藏之宗庙,在令典中。“历史证明曹睿的担忧不是多余的,明朝嘉靖皇帝就是一个例子。
魏明帝曹睿生前为自己定庙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