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李景龙和朱迪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朱迪是历史上以藩王推翻中央政府的典型成功例子,但他的成功并非侥幸。事实上,根据双方的实力,朱迪(藩王)并不是建文帝(中央政府)的对手。最终,他赢得了胜利。除了他强大的领导能力和一批有效的将军外,他还依赖于建文帝的“助攻”。
建文帝的“智库”黄子澄、齐泰等人,与其说是为建文帝出谋划策,不如说是在想办法“坑”建文帝。正是黄子澄建议取代耿炳文,给朱迪带来最大的“助攻”,李景龙。
[img]270549[/img]
李景龙,字九江,是明朝开国功臣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侄子,也是他的养子。他战功显赫,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视。李文忠死后,被封为岐阳王,享受太庙,肖像悬挂在功臣庙,排名第三。
可以看出,李景龙确实有一个很好的背景。父亲李文忠死后,他继承了曹国的公爵位。据说虎父没有狗。从明朝到皇帝,再到大臣,他们都对李景龙寄予厚望,认为他会比蓝色更年轻。谁知道呢,每个人都错了。
李景龙从小就喜欢读兵书,这是一个好习惯,但问题是,虽然他熟悉兵书,但他没有战斗经验。但作为李文忠的儿子,他对自己着迷,认为父亲能做什么,他一定能做。
[img]270550[/img]
建文帝即位后,他开始削藩。他率先带朱迪的同弟周王朱尧去开封,把周王带回南京。之后,朱迪起兵靖难。由于长兴侯耿炳文的失败,黄子成建议换上李景龙。于是李景龙拜将军,奉命率领50万大军北伐。
据说李景龙是靖难第一个“英雄”。你为什么这么说?这是他表面上去攻击朱迪,但实际上他帮助了对方很多。让我们看看他在战争中帮助了朱迪多少。
[img]270551[/img]
保住北平的“帮助”
就军队而言,50万军队足以平息叛乱,但前提是有一位将军能够领导军队。显然,李景隆不是。当时,朱棣率领精锐部队营救永平,并派出儿子朱高炽留在北平。李景隆知道后,立即围困北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军事书籍仍然没有白白阅读。
然而,如果你读了很多书,你就不能练习。李景隆围着北平,想自己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朱高炽留在了北平。他用冰冻的墙挡住了城墙,这使得李景隆无法攻城。幸运的是,都督翟有能力几乎打破张掖门。谁知道呢,李景隆此时嫉妒不已。他担心翟能抓住功劳,于是下令撤军。就这样,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后来,朱迪带着精兵回来了。
[img]270552[/img]
“帮”其消耗中央兵力
朱迪在救援永平时,趁机袭击了大宁,得到了宁王朱权的多颜三卫,实力大增。当他回到北平时,他在郑村坝遇到了李景龙。李景龙太轻敌,贸然轻进,大败。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龙作为教练,抛弃了材料,不顾下属,连夜南逃。看到教练跑了,他的士兵只好跟着南逃。最后,李景龙撤回了德州。
在这次失败中,建文帝不仅没有责怪李景隆,而且还为他找了借口,认为他的权力太轻了。于是建文帝授予他“特征”的权利,并给了他一个弓。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重振旗鼓,再次向北宣誓,与郭颖、吴杰合军60万元。
然而,结果也是朱迪丢了盔甲,逃跑了。李景龙先是撤回德州,然后被迫退回济南。幸运的是,济南有铁炫坚守,所以他没有被朱迪俘虏。如果说翟能在前面退役,是李景龙“帮”朱迪保住了北平,那么这两次失败完全是在“帮”朱迪消耗中央军队。
[img]270553[/img]
“帮”它打开金川门
战败后,建文帝仍然没有责怪李景隆,但朝鲜的大臣们看不见,并要求杀死李景隆。就连当初推荐李景隆的黄子成也不得不要求李景隆正法。谁知道建文帝还是听不进去,甚至派李景隆去讨论和平。
议和期间,朱迪态度坚定,李景龙看到大势已去,动了投降的心思。不久,燕军来到金川门,李景龙和顾王一起打开金川门,欢迎燕军进城。到目前为止,南京已经陷入困境。
[img]270554[/img]
李景龙首先“帮助”朱迪保住北平,“帮助”他消耗了大量的中央军队。最后,他直接“帮助”他打开了金川门。他不是靖难的第一个“英雄”,那么谁是呢?因此,朱迪登基后,“授予景龙奉天辅助运输,推动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医生、左柱国、增岁路千石。”
然而,朱迪并不是真的很重视李景隆。充其量,他感谢自己“开门之恩”。很快,朝中大臣陆续弹劾李景隆,于是朱迪下诏:“诏削勋号,绝朝请,以公归第,奉长公主。”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弹劾李景隆,说他在家:“坐在那里,人们像君臣礼物一样向他们致敬是不对的;增枝多立庄田,无忧无虑,恶意。”朱迪下令剥夺他的头衔,软禁在家,没收他的财产。李景隆试图抗议绝食,但直到永乐末年才死亡。
[img]270555[/img]
据说李景隆虽然忠于文帝,但也有一腔热血,但最终还是输给了实力。当他得知李景隆率领50万军队北伐时,朱迪不知道自己有多高兴,突然知道自己会赢。他还指出了李景隆的五个弱点:
一是治军无军令军纪,上下不同心;
第二,不知南军士兵不适应北地霜寒,粮草军备不足;
第三,贪功求胜,贸然轻进;
第四,缺乏对下属的信任,任性,没有威信;
第五,所部全是乌合之众,混乱无序,多为奉承小人。
朱棣笑着说:“九江怎么能把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宗实录》)
李景隆到底帮了朱棣多少忙? 难怪李景隆会是第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