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郭子仪为什么不接受晋升?原因是什么?

今天给大家讲讲郭子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许多古代文人一生的梦想都是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进入仕途,为国家做出贡献。为了为朝廷效力,他们努力获得仕途。不管一开始的官职大小,很多文人都愿意去做。归根结底,只要进入仕途,未来仍有晋升的可能,未来可谓无限。相信很多官员听说皇帝提拔大臣升官都是求之不得的。然而,作者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却是另类。皇帝想提拔大臣,但大臣听到后不仅没有感激和兴奋;相反,他很害怕,并要求皇帝恢复他的生命。那大臣是谁呢?为什么他不愿意接受晋升?听作者慢慢地说。

[img]270421[/img]

这位大臣是唐代的郭子仪。当时的唐朝正逢安史之乱,天下动荡不堪,大唐也急需安抚社会,稳定人心。这一时期,唐代也涌现出了许多救国英雄,如李光颉、仆固怀等。尽管这些英雄功高明,但结局并不完美。毕竟君臣关系一直都是极其微妙的,功高震主难免会惹上麻烦。但在这一点上,郭子仪处理得很好。他对唐朝的贡献也不可低估,也经常引起皇帝的警惕和考验。不仅如此,朝廷的许多大臣都羡慕郭子仪的才华。程元振在唐代宗继位之初就对郭子仪进行了构陷,导致郭子仪被罢官。

若换了血气方刚的大臣,也许早就和朝堂决裂了。但郭子仪却很能冷静下来,他用实际行动向皇帝展示了自己的忠诚。他表示自己从不在乎自己的生活,为皇室出生入死,是他一生的信念,也是对唐肃宗的解释。后来吐蕃再次进入唐朝,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唐代宗将郭子仪复官,却仓促逃离。虽然郭子仪手下没有兵,但他却以一腔孤勇,号召世界为唐朝复兴而战。郭子仪的威信不容小觑,许多人前来投靠,吐蕃落荒而逃。唐代宗看到郭子仪的忠诚和能力,突然意识到他对郭子仪的偏见。看郭子仪立下这样的功绩,便提出要给郭子仪升官加爵。

[img]270422[/img]

如果换了别的臣子,早就兴冲冲地答应了。但郭子仪听说皇帝要给他官职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相反,他很害怕,要求皇帝反复思考,收回他的生命。郭子仪为什么这么害怕这个官职?事实上,唐代宗并没有真正放下对郭子仪的戒备。他给郭子仪的官位是“尚书令”,要知道在隋唐时期,尚书令已经上升为与宰相一样的地位。虽然听起来很光荣,但唐朝却有一个关于“尚书令”的禁忌。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他的官职是尚书令。后来,唐太宗发动了政变,亲自杀死了他的兄弟,迫使他的父亲成为太上皇帝。尚书令也成了名无实的官职。但唐代宗却要将郭子仪升官至尚书令,显然是对郭子仪变相试探。但是郭子仪显然没有中计,而是真诚地表明自己很难当重任,希望唐代宗能够挽回这一生命。唐代宗见郭子仪这样认识,就此表彰了郭子仪的品质。此后,还将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两人算是一对和美的亲家。而郭子仪的后半生也过得特别安稳,儿孙满堂,承欢膝下。郭子仪一生84岁,也算是享受天伦之乐。

[img]270423[/img]

作者认为,郭子仪不仅才华横溢,勇敢无畏,而且极具人生智慧。他遭受了朝臣的嫉妒和怀疑,但他从不冲动。在国家危机之际,皇帝都匆匆逃走了,但郭子仪却单身承担起重大责任,救了半个唐朝。与此同时,郭子仪在为国家做出贡献后,还能保持冷静和谦逊。并且敏锐地认识到了唐代宗的警惕,如果郭子仪当真应下尚书令,那就意味着他向唐代宗展示了自己的野心。今天在宰相,他日可能会重演唐太宗一事。然而,熟悉国家事务的郭子仪选择了保护自己,远离不切实际的名利。他的机智使他保持了自己在朝鲜的地位,赢得了唐朝宗对他的坚定信任。


郭子仪为什么不接受晋升?原因是什么?为什麽郭子仪不愿接受晋升?原因是什么?

,,,,,,,

  • 唐朝史上的超级卧底狄仁杰搞垮武则天的惊人手段
  •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

  • 唐朝最酷的公主:他和和和尚有外遇,但让丈夫在外面吹哨
  •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人性聪明,深受宠爱。嫁给首相方玄龄的第二个房间,夫妻不和谐。后来,他与会昌寺和尚、玄奘高...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