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的故事。
说到明朝的皇帝,一定有人会说朱氏家族是最有个性的。有些人愿意当木匠,不想当皇帝,有些人在弱水中只喝一勺,有些人在恋母情结,有些人固执地与大臣搏斗到底。然而,当谈到这么多明朝皇帝中谁最有争议时,这篇文章认为这是一个明朝皇帝。
[img]267683[/img]
明神宗,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万历皇帝,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一定的关系。但除此之外,他自己的极大争议在于以下几点:
[img]267684[/img]
万历皇帝前后变化很大。在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下,万历皇帝从小就努力学习,这也养成了他勤于政治的习惯。一开始,在太监冯宝和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的帮助下,他在政治考试、经济领域的鞭法、亲政后的万历三大征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正德和嘉靖的衰落,树立了新朝的气象。如果他能一直保护这种势头,那么明朝万历新政应该成为明朝中兴的势头。但从1586年开始,万历皇帝似乎结束了多年的狂欢,开始了多年的怠政。不仅沉迷于酒色,还改变了以前勤奋的形象,几十年不上朝。但即便如此,明朝的政治机器仍在运转。既没有奸臣,也没有他怠政而发生严重的党争,也没有外戚干政。是什么支撑着明帝国运转背后的这一切?
[img]267685[/img]
万历皇帝爱屋及乌,任性到了极点。对郑贵妃的宠爱,坚持要立儿子福王朱常迅为王子,甚至在立案中公开为郑贵妃开脱。他多年来的怠政行为也是与朝臣对国本事务没有统一意见的甩手掌柜。万历皇帝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臣们对他的过度干涉,还有他无法控制帝国的巨大运行机器。对朝臣来说,他是皇帝,必须把国家放在首位,一切都不能情绪化,但对他来说,他不喜欢公主不喜欢她的孩子,爱郑贵妃自然也喜欢与郑贵妃有关的一切,这只是表明他是一个血肉之躯,真实的感情是人性。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留下遗诏封郑贵妃为皇后,以便死后能和深爱的人在一起。多年的疏忽不仅是对自己作为血肉之躯的尊严的捍卫,也是对自己作为皇帝应有的权力和荣誉的斗争。史书上对他的行为仍然只有批评。
谁是明朝皇帝中最有争议的?是明神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