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时,康熙帝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天在昌春园去世。雍正皇帝是康熙末年夺权之争的最终胜利者。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对那些有功的人大加封赏,他第一个加封的就是十三哥胤祥。尹祥和胤祯从小就亲密无间,晨夕聚在一起,每逢塞外霸从,兄弟俩“形影相依”。在康熙末年的夺冠斗争中,胤祥竭尽全力帮助胤霏登上帝位,贡献最大。雍正帝即位后,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再次担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后来获得世袭无替的许可,为铁帽王。们要讲的是胤祥生母——敬敏贵妃张佳氏。
[img]266398[/img]
敬敏贵妃张佳氏,入宫年份不明,原本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人,经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张佳氏出身不高,在宫中并不显眼,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多高的位置(为妾)。并在康熙二十五至三十年间连续生下三个孩子(分别是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三女、皇十五女),但令人费解的是,张佳并没有生下王子,而是被封为妃子。据有关史料记载,康熙朝所有册封记录,无章嘉氏册封记录,无章嘉氏册封文。康熙四年、康熙十六年、康熙十八年、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九年、康熙五十七年。在前三次的册封中,没有章佳氏的册封记载,章佳氏在后两次的册封中已经死了。《清圣祖实录》只记载了这样一段:康熙三十八年七月,妃子张佳氏卒,礼部:妃子张佳氏性行温良,而克娴内则长期在宫廷服务,敬慎素。今天,他死于疾病,深受哀悼,死于敏妃。应行礼仪,尔部查例行。张佳氏直到去世才被追封妃位。
[img]266399[/img]
张佳氏去世时,胤祥刚满十三岁,没有生母的照顾。胤祥在深宫的孤独可想而知,他不得不忍受宫中所有人的白眼和老兄弟的欺负。而且在这样的时刻,只有四哥胤祯对他的关心倍至。尹祥和胤祯从小就亲密无间,晨夕聚在一起,每逢塞外霸从,兄弟俩“形影相依”。在康熙末年夺取王位的争端中,胤祥尽了最大的努力帮助胤祯登上王位。康熙时期,胤祥经历了大起大落,有过辉煌,有过孤独。康熙初期,胤祥有机会开阔视野。康熙后期,胤祥在长期的压抑中磨砺了自己的气质。康熙受挫抑制后,胤祥了解政治权力的残酷。因此,虽然胤祥在康熙朝的处境并非一帆风顺,但却为今后雍正朝的有所作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天,康熙皇帝在昌春园去世。康熙皇帝去世后的第二天,雍正皇帝任命尹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担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从此,他全力协助雍正皇帝治理国家。
为了表示
雍正帝对这位兄弟的重视是不正常的。他下令将敏妃的家人从包衣中拨出,并将其作为皇考皇妃(只有一人升到两级),并开启了妃子从埋葬皇陵的先例,将张佳氏搬到景陵。《清史稿》记载了关闭和埋葬敏妃的原因:“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
雍正开创了清朝皇妃从葬帝陵系。雍正三年(1725年),因胤祥对雍正的治绩有很大帮助,因此获得了世袭无替的许可,是铁帽王,雍正帝称之为“柱石贤弟”。当然,这样的厚恩和特例让胤祥更加感激,胤祥当然竭尽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恩。但由于身体虚弱,国事繁重,仅几年后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享受太庙,头衔为“贤”,并在头衔前授予匾额“忠诚、直勤、谨慎、廉洁”。将名为“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清朝臣子中不避皇帝忌讳的唯一例子。
尊敏贵妃张佳氏:胤祥的生母,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