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了仓皇北顾。”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写了一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这句话的意思是:刘义龙在北伐中兴兵,想建立不朽的战功,封狼居胥,却一败涂地,结局匆匆逃命,北望追兵...
封狼居胥是许多古代将军的目标,也是无数古人谈论的话题。它的名字与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将军有关。
他叫霍去病。
[img]265066[/img]
霍去病出生于公元前140年,来自河东省平阳市(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去病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叔叔,叫魏青。魏青是西汉最著名的将军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魏青非常喜欢霍去病,希望他长大后能加入军营,做出贡献。
霍去病没有辜负叔叔的爱,最终成为了一代著名的将军。我们甚至可以说,霍去病在战场上的成就超过了魏青。
据史书记载,霍去病一生中参加了三次重大军事行动。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23年,汉武帝任命17岁的霍去病为胡姚校尉,跟随魏青前往漠南。在远征期间,霍去病第一次离开大军独自作战,带领800名精锐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数百英里,杀死了2000多名敌人,俘虏了匈奴的叔叔。霍去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名,赢得了冠军,并被授予“冠军侯”称号。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19岁的霍去病为将军,分别在春夏两次出征河西。在春季攻击中,霍去病率领1万名骑兵在今天的河西走廊与匈奴作战,歼灭了高兰山下的匈奴主力军,俘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并封了2000户美食城。在夏季的进攻中,霍去病在友军公孙敖迷路迟到的情况下,带领部门独自深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俘虏了匈奴五王以下的贵族127人,歼灭了3万多名敌人,迫使匈奴浑邪王率领4万多人投降。战后,汉军牢牢控制了河西走廊。
[img]265067[/img]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第三次重大军事行动。著名的封狼居胥就发生在这次军事行动中。
那是公元前119年。
今年春天,汉武帝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各自带领5万骑兵,两路奔赴漠北,与匈奴主力作战。
这就是打算摧毁匈奴的节奏。
卫青一路上,我们暂时按下不表,只说霍去病一路。据说霍去病从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出征后,一路北行2000多里,穿过侯山和弓鹿河。这时,霍去病大军迎头遇见了匈奴左贤王的部队。
左贤王是匈奴的封王,权力和地位都很高。他的下属经常领导成千上万的军队。霍去病遇到的左贤王仍然是单身继承人,拥有近10万军队。因此,这场战争注定会非常困难。
然而,霍去病根本没有给左贤王任何机会。他冲上去直接打架,砍杀了7万多人。他还俘虏了匈奴济屯头王、韩王、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如果是普通将领,取得这样的成绩后,班主任可以回朝吹嘘一段时间。霍去病不是一个普通的将军。他乘胜追击匈奴残余军队,一路向北追赶狼居胥山(今肯特山,位于蒙古)。随后,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盛大的祭天封礼,并在狼居胥山以北的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此后,霍去病大军继续向北饮用马北海(今俄罗斯国贝加尔湖)。
[img]265068[/img]
这是封狼居胥。《史记·卫将军骑马传》写道:“涉离侯,济弓鹿,获屯头王、韩王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上翰海。”
封狼居胥的意义在于,霍去病向匈奴宣布,这片大片土地是汉朝的领土,没有人能侵犯它。因此,从那时起,“汉朝的旗帜充满了阴山,匈奴逃离了远处,漠南没有王庭。”从前,匈奴占领了漠南和河西,作为一个大本营,不断南下入侵中原。现在,在霍去病、魏清等人的持续打击下,匈奴退出漠南和河西,逃到漠北,不敢轻易南下。
对霍去病来说,这是一项多么显著的成就啊?对汉朝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荣耀?
此后,许多名人称赞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说:“有不同的勇敢冠军,长驱六举,电击雷震,喝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三国名将曹彰感叹:“丈夫一当卫,霍,就骑着10万辆沙漠,驱军狄,立功建号耳。”明朝历史学家王世珍称赞:“将军和将军骑在绝大漠里,数得志焉。”
看完这些评论,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横马立刀英勇的年轻将军从漫长的历史中向我们奔驰...
为什么封狼居胥是古代将领的奋斗目标?霍去病为什么能封狼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