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江都兵变,
大业14年(618年)3月,司马德侃和虎本郎将军元礼与裴虔合谋,推动左屯卫将军宇文化。于江发动兵变,吊死杨迪皇帝杨光,历史上被称为“江都兵变”。那么,宇文化为什么要杀杨光而不是傀儡呢?
[img]262440[/img]
实力问题:宇文化和实力有限,杨光皇帝杨光难以控制
权臣立傀儡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主弱臣强”。只有这样,权臣才能牢牢掌控皇帝。宇文化和杨光正好不符合这个条件。
[img]262441[/img]
先说宇文化,宇文化,虽然出身名门,进入官场较早,最终成为右屯卫将军,可以算是一个很高的权重。然而,宇文化根本谈不上权力。连江都兵变的使者都不是他的宇文化,而是司马德侃、宇文智等人。宇文化只是大家商量妥当后决定选出的首领。
此外,杨迪皇帝杨光,此时杨光已经失去了心,面对起义的情况是沮丧的,但他不是一个懦弱的君主,他愿意长期作为傀儡吗?此外,毕竟,他已经成为皇帝这么多年了,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很少有重要的大臣。
[img]262442[/img]
如上所述,由于宇文化和实力有限,杨迪皇帝杨光并不是一个容易控制的皇帝,因此将杨迪皇帝杨光作为傀儡太难了。
成效问题:世界四分五裂,杨光号召能力有限
支持傀儡皇帝的目的无疑是利用皇帝的吸引力,从而在道德上占据主导地位,达到争取人民心灵的目的,然后以正义的方式赢得世界。这一点在汉末世界的混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然而,在隋末,很难再次发挥作用。
[img]262443[/img]
一方面,经过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乱世,由于雄心勃勃的皇帝无处不在,自汉武帝实施“独尊儒家”以来形成的“君权神授”概念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一旦皇帝失去了人民的心,他的正统性和吸引力将迅速下降到冰点。@ 杨迪皇帝杨光也失去了关龙集团的支持。关龙集团原本是杨家的坚强后盾。然而,由于隋文帝杨坚和杨迪皇帝杨光对关龙豪强的不断压制,双方的矛盾非常尖锐,这也是杨光坚决拒绝返回长安和洛阳的主要原因。李唐宗室实际上取代了杨家成为关龙集团的代理人。
另一方面,由于杨迪皇帝的胡作非为,在杨迪皇帝杨光被杀之前,世界已经四分五裂。首先,大业13年(617年)瓦岗军接近东都,宣布了杨迪皇帝的十大罪行。李渊随后突破长安,以立代王杨宇为皇帝。与此同时,各地的义军纷纷崛起,实力越来越大,隋朝能控制的地区也越来越小。
[img]262444[/img]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杨迪皇帝杨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江都兵变”时已经下降到极致。这个时候,如果把杨光当成傀儡皇帝,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优势,还会立刻成为各种义军的首要目标。
形势需要:稳定军心的需要,以示换代朝代的决心
“江都兵变”爆发时,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不仅世界四分五裂,隋朝也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瓦岗军也切断了杨迪皇帝西归的道路。江都城可以说岌岌可危。与此同时,江都城的粮食即将耗尽,杜伏威和辅公府领导的江淮起义军正步步逼近江都城。
[img]262445[/img]
你知道,大多数负责胡从帝驾驶的骁果禁卫军都来自西北关中。在得知杨迪皇帝没有回到北方后,士兵们开始逃跑。例如,郎将窦贤带领下属西逃。虽然杨迪皇帝最终派兵追赶并杀死了他,但军队中仍有人逃跑。
事实上,“江都兵变”是骁果禁卫军士兵意图逃跑造成的。虎贲郎将军司马德侃与虎贲郎将军元礼、直阁裴虔商量后,原本想和士兵们一起逃回西北,并已联系了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军赵行枢、鹰扬郎将军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徐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人,最后由于宇文化和弟弟宇文智及的劝说,发动了政变。
[img]262446[/img]
正是因为杨迪皇帝杨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已经下降到了极致,所以作为傀儡很难发挥作用。相反,它很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最好杀死他,表明改变王朝的决心。这不仅可以稳定军队的士气,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人民的士气。
如上所述,正是因为宇文化和对杨迪皇帝杨光的把握不足,再加上杨光作为傀儡的作用有限,无论是稳定军心还是恢复人心,都只能选择杀死杨迪皇帝。事实上,即使历代叛军建立了傀儡,他们也很少建立原来的君主。相反,他们会从宗室中选择另一位君主。宇文化也是如此。在杀死杨迪皇帝后,他们将把杨浩改为皇帝。
杨迪皇帝为什么要杀杨广? 让他做傀儡皇帝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