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和李世民,一个君臣爱提问,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无情的终极境界。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魏征去世后几天,李世民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亲自砸碎了魏征的墓碑,把已经答应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带回来。
几天前,他们仍然像胶水一样,想把对方当作镜子。他们死后几天立即翻脸,公开违约。然而,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可以解释的。
[img]261532[/img]
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马周去世后,李世民为他举行了国葬,并在昭陵埋葬了他的遗体,这是极其荣誉的。与魏征死后被砸墓碑相比,一个死了就要爱,一个死了就不放过你。真的很不一样!是什么让李世民给这两位同名大臣不同的待遇?我们来看看他们临死前的所作所为。
魏征在临死前整理了多年来对李世民提出的意见,郑重交给史官参考。史官一看,好家伙,条理清晰,内容细致,这是一个快死的人能做到的。比如某年某月某日,魏征提出了一些意见,李世民不愿意,被魏征强行“采纳”;再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李世民想出去放松一下,被魏征严厉批评后才醒悟,不再玩物丧志..
让我们再看看马周。马周临死前,让家人把十几年给皇帝的所有奏折都翻出来,亲自烧掉了所有的奏折。当家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春秋时期,管仲和晏莹经常批评国君的错误,这让他们看起来很棒。他们还让历史学家记录下来,让自己永远出名。我不做这样的事。”
[img]261533[/img]
一是爱死,帮助他,总是尽力,即使死后也不能展示自己和贬低人,透露他丑陋的一面;另一个是死不让你走,不怕给你建议,死后也有勇气公开你丑陋的一面。这样,李世民爱马周,恨魏郑一眼就清楚了。
李世民对马周和魏征的态度与其说是爱你,死后不放过你,不如说是马周和魏征先对李世民的态度。
魏征和马周是同名大臣,马周是同名大臣。他们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