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李自成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引言
@ 这两个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情况,然后是能力。朱元璋发财时,到处都是真正的军阀和义军。蒙元无法与南方义军作战。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战略空间建设基地。此外,蒙元立国不受欢迎,科举考试往往不受欢迎。朱元璋和其他势力将在相对较早的时候投靠许多人才。
当李自成加入义军时,大明仍然保持着统一。军阀根本没有力量。在他离开商洛山之前,他没有空间建设基地,也没有一个稍微可靠的知识分子。18号骑进商洛山再起后,就有人投靠了。第一个提出了其他义军没有的均田免粮等政治口号,实力瞬间膨胀。
[img]260304[/img]
▲商洛山风景
@ 连洪秀全集团都远不如李自成集团实际的组织建设能力。没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会失败到一点空间也不会留下,一塌糊涂。强大的领导人可能会失败,但他们永远不会在战斗结束后直接成为失去家庭的狗,失去家庭背景。如果他能把主力集中在山海关,他就不会输。他低估了满清的军事实力和吴三桂的无耻。放弃京城到陕西组织防御的关键是京城瘟疫肆虐,北方投降的明军纷纷反叛。在降清之前,吴三桂以勇敢冠军、孝闻九边而闻名。吴襄写信劝说吴三桂。李自成还亲自带吴襄到山海关。结果,李自成低估了吴三桂的无耻。
[img]260305[/img]
▲吴三桂剧照
他在京城没有根基,一片石败,他需要时间回老家整顿兵马,恢复实力,但满清没有给他机会。综上所述,清军追得太近,明朝降将倒戈太快。此外,在朱元璋时代,其他民族没有明显的强大实力。唯一的对手是元朝廷。此外,他们都是像陈张这样的草寇,不会对朱构成实质性威胁;李自成主要面对明朝朝廷。崇祯十七年从西安进入首都后,基本大局已经确定。他从没想过会有一个满洲,而且是满洲,这是一个外敌;例如,洪秀全占领江南后,没想到上海的外军会和他为敌。如果没有这些外军打他,洪秀全很可能是另一个朱元璋。
[img]260306[/img]
▲太平天国油画
元朝内战贯穿始终,直到元顺帝父子仍大动干戈。所谓胡虏无百年国运,游牧民族内耗十分严重,元末早已失去对基层的控制。明末是宗族治理基层,相当于利益代言人,控制力远强于元末。崇祯上吊时,江南基本盘依然稳如狗。在那些日子里,明成的祖迁首都京城实际上是一场臭棋。行政中心脱离了经济中心的位置,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这个国家靠近边境,很容易被复制到他的家乡。再看李自成最后的战绩就是攻下京城,当时的京城瘟疫,十室九空。守军差不多死了,谁还在守城!
[img]260307[/img]
▲北京城遗址明朝
明亡可能真的是气数已尽。洪水、干旱、蝗灾、瘟疫、兵祸!如果李自成最终能与鞑靼竞争,能打击锐气,划江而治,他也是个人物。可惜根本挡不住!充其量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头目,只是运气好,里面有点能力,但真的比不上朱元璋。李自成和皇太极在明末是独一无二的。当时的天花板水平已经提高。最终的结果主要是满清的基础比大顺更扎实,环境也比大顺更有利。李自成的败亡是黑暗的,更不用说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了。
[img]260308[/img]
▲老年剧照朱元璋
有证据表明,李自成进入首都后,他无法约束刘宗敏等将军,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朱元璋身上。李自成起义的目标是西汉末年的绿林和赤眉起义。虽然当时中央政权在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中腐朽不堪,但他并没有失去对全国的控制,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击。这种混乱,只要达到摧毁旧中央政权的目标,就已经很好了。重新统一的大任后人承担元末红巾军起义,以秦末陈胜吴光起义为目标。
[img]260309[/img]
▲刘宗敏剧照
结语
作为一个在长期分裂过程中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权,各方面的统治技术都不适应新时代,导致愤怒和义军并起。因此,朱元璋的目标是刘邦和李世民,他们是在农民起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摘桃子的人。他们做的更多的是政治力量的整合和新制度的探索,旧政权在前一阶段几乎被摧毁,这两个人面临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他们的职业不能简单地由个人能力决定。
参考资料:
《李自成》
《明史》
起义造反也是如此 朱元璋和李自成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