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泰八年正月初,明朝宗朱祁钰突发重病,无法视朝。将军石亨看到朱祁钰可能熬不过这一关,就联合了左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迎接英宗复辟。
正月十六日秘密起诉孙太后,取得孙太后的意愿后,于17日凌晨4日开始前往南宫,迎接被软禁在南宫八年的英宗复辟。
[img]259387[/img]
然后,从行动到五更,复辟成功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宣布复辟成功,整个过程几乎可以称之为兵不血刃。
然而,我相信我们都应该知道,虽然英宗复辟是在复辟的旗帜下,但这个过程实际上与发起政变没有什么不同。封建历史上发起政变的人并不少,很难成功。几乎每次都会有一场血腥的风雨。
那为什么英宗复辟的过程顺利令人难以置信呢?
石亨、徐有贞等人的计划真的很周密,所以一点也没有泄露。
显然不是。
[img]259388[/img]
于谦知道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复辟计划
根据史书记载,“方徐石晚上进南城,知道”。在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政变之初,整个明朝至少有一个人知道复辟计划。
也就是当时兵部尚书“于谦”。
只是太谦选择了“屹立不动,听英宗复辟”,也就是说,让英宗复辟。
[img]259389[/img]
但从当时及以前的政治形势来看,于谦显然是明代宗朱祁钰的支持者。
就像土木堡变更后,支持朱祁镇为太上皇,然后朱祁钰继承皇位的人中,有于谦,明明站在朱祁镇的对立面。
还是说于谦当时的权力比不上石亨和徐有贞?
显然也不可能。
[img]259390[/img]
于谦手握兵权
更不用说英宗复辟成功后朝廷官员惊呆的样子了,这足以说明朝臣中的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复辟,也就是说,他们在复辟前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朱祁镇的复辟。
作为石亨的“团营提督总兵”,在兵权上也不如兵部尚书于谦。
明初以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证皇权的稳定,虽然让都督府、都指挥司、留守司...许多其他军事机构管理自己的士兵,但也仅限于自己的管理。
若要行军打仗,还是要到兵部申请“调兵”。
[img]259391[/img]
这意味着在英宗复辟的时候,支持朱祁镇的石亨等将领只是“领兵权”,而不是调兵权。充其量就是调动自己手下的亲信家兵,人数肯定不多。
另一方面,于谦本人不仅是兵部尚书,而且有调兵权,还掌管着拥有10万精兵的京师团营,其中很多都是他亲自挑选的。
有了这样的权力,又知道石亨、徐有贞等人密谋复辟,大家都说于谦若阻止,石亨等人能复辟成功吗?答案很明显,不可能。
于谦为什么不阻止英宗复辟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于谦没有理由阻止。
于谦不阻止英宗复辟的本质
封建时期皇位的继承往往是父亲、死子或兄弟的继承,但明朝皇位朱祁钰的来源却不同。
一方面不是直接来自父亲明宣宗,另一方面,土木堡变更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虽然他亲自命令朱祁钰监督国家,但他没有让朱祁钰取代王位。
相反,它是由当时的“孙太后”,即朱祁镇和朱祁钰的母亲下令所立的。在英宗复辟之前,石亨和徐有贞等人获得了孙太后支持复辟的意志。
[img]259392[/img]
这意味着孙太后既然能保证朱祁钰王位的合法性,也能否认朱祁钰王位的合法性。
反映在夺门之变上,直接说明谋朝篡位性质的复辟也是合法的。
所以大家都说,于谦作为一个忠于明朝、忠于国家的大忠臣,能阻止吗?不。
除非于谦以否认孙太后的理由逮捕孙太后,否认夺门之变的合法性,否则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是事实,没有合适的继承子女。
否认夺门之变的合法性后,势必相当于否认朱见深继承皇太子位置的合法性。
这样,一个巨大的明朝将永远不会有直系继承人,只能从藩王宗室中寻找。
[img]259393[/img]
到那时,大量的藩王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竞争。更不用说明朝的整体形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竞争越激烈,对明朝就越不利。
万一有藩王效仿明初的“靖难之战”怎么办?那真是天下大乱。余谦当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
如果把这一切结合起来,对明朝的国家和黎族人民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保持不动,让英宗复辟。
英宗复辟在谦手中,可以调动兵权 为什么不出手阻止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