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
说到商周王,给很多人的印象是暴君。但历史上往往充满了许多谎言和未知的一面。这些真相在时间的隧道里变得模糊和复杂。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周王并不知道那种“专家不道德、肆意征服”的暴君。相反,他很有才华,拓宽了领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img]257881[/img]
然而,“成者王侯败者寇”,纣王暴君的形象是后人为了抬高周朝而不断积累起来的。“商纣王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巩固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很有才华。后面的坏话都是周朝人说的,不要听。”这个评价其实不是不合理的。
商纣王本名受德,皇帝辛王,他活着的时候,没有纣王的称号。周灭商后,历史强加了他这个死后的头衔。何为纣?“残忍的疯义说周”“贱仁多累说周”“残义损善说周”。在《汉书·古今人表》中,他被列为“下品”。然而,正如子贡在《论语》中所说,“周之不善,不如其他。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都归颜。“纣王没有传说中那么残忍不仁,只是因为君子鄙视坏人,世界上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在他身上。
《史记·尹本记》中写道,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硬,手格猛兽。”有“倒九牛之威,有抚梁易柱之力”。《荀子·非相篇》中也说他“长得又大又漂亮,世界之杰也是;筋力过硬,百人之敌也是。”即位后,他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花天酒地,沉迷于享乐,而是有勇气拓展领土,实行改革。
早在纣王父亲帝乙在位的时候,住在江淮地区的夷人就对中原虎视眈眈,多次入侵。帝乙虽然多次用兵,但还没有完全解决。帝辛继位后,他准备用兵东夷,多次亲征,率先勇敢,最终消灭了东夷,为秦始皇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g]257882[/img]
郭沫若说:“像商纣王这样的人对我们民族发展的贡献是不可淹没的。殷代末年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事件,那就是经营东南,几乎完全被周以来的历史学家抹杀。在我看来,比较周人的建灭殷室,对我们民族的贡献更大。“除了经营东南,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之外。商纣王还实施了反对神权、解放奴隶、改革旧俗、重视人才等一系列创新措施。
然而,无论是历史书籍还是文学作品,纣王都被描述为贪酒好色、横征暴敛的暴君形象。人们观其化他“剖孕妇”、“杀比干而观其心”、暴行“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女裸戏,长夜狂饮”深恶痛绝。崔述在《尚考信录》中将纣王的罪行归纳为五条:一是听妇言,二是荒酒,三是怠祭,四是骂贵戚老成,五是收用邪恶小人。听女人的话,酗酒,不注意祭祀活动,不重用亲戚,这些罪行似乎很难与暴君的形象联系起来。
事实上,周武王在征求周武王之前列出的罪行也非常模糊,不足以说他是暴君。此外,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周武王的大部分过失都是当时奴隶主阶级的共同问题,这不仅是周武王独有的。”作为一个大奴隶主贵族,它具有淫秽和残忍的特点,这是古代和现代中外所有奴隶主阶级的共同特征。尹周王怎么能例外呢。”
为了提升周武王圣君的典范形象,商纣王的罪行也一路积累。根据顾颉刚先生在《周恶七十事发生次》一文中的研究,商纣王共有70起罪行,在每个朝代都在增加。《尚书》中有六起罪行,其中最大的是酗酒。春秋时期,《论语》中有“微子去之”。、“簸子为奴”、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比干诫而死”三项罪名,罪行突然增加了很多,共有27条,西汉时期,新增了22条,后来,纣王的罪行变得相当可观,充类到尽。
[img]257883[/img]
在宋元以后的文学作品中,纣王暴君的形象基本定型。武王伐纣平话
、《列国志传》、在《封神演义》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纣王因失德而失去世界的暴君形象基本相同。《封神演义》中写道,纣王“外乱朝纲,内宠妲己,敢于直言不讳批评国君的人被剖心,忠于国家的人被炮烙,姬昌被囚禁在监狱里。微子被迫离开,吃宫人的肉,日夜和妲己一起公开宣淫。”他已经是一个永恒的罪人,人神共愤,无数的书。
有时候,我们无法达到历史的真相。
商纣王真的是残暴不仁的暴君吗?他有什么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