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187-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桥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作家、曹魏开国皇帝(220-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的次子,边夫人的长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256145[/img]
在延康元年(220年)的第一个月,曹操在洛阳去世。曹丕继承了从叶城到洛阳的宰相和魏王,改建安25年为延康元年。曹丕第一次登上高位,拥有强大的手掌权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力交接,他不禁感到兴奋和满意。面对父亲接管的国家,他深深地感到,完成父亲复兴国力、实现统一的遗产,将是他未来人生任重道远的责任。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中,稳定政权局势。他知道,只有加强和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权利宝座的重要性。他从内部权利制衡开始,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支持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欣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夏侯敦被任命为将军。各遣使奉献,扶余单于,雁栖,于和王都。
五月,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张掖的叛乱。七月,孙权派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地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甲午,他带着军队驻扎在桥上,用酒和食物安慰六军和桥郡的父老。《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设伎乐百戏,令说:“先王皆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桥,霸王之邦,真人本出,其复桥租税两年。三老吏民上寿,日夜而罢。丙申,亲祠桥陵。
早在董卓之乱之后,汉家世界的政治局面就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到许昌后,“以天子命令诸侯”的政令都来自曹氏。就皇权而言,汉献帝已成为傀儡。曹操虽然军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身份征周旋在各种割据势力中。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桂毛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士兵。十三日(十一月二十五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29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被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罗阳为洛阳,赦天下。
[img]256146[/img]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冬十月乙毛,汉帝告祠高庙,使行皇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诏书,禅位于魏。王三在书中辞让,是繁阳的祭坛。辛未,升坛受玺丝,即皇位,燎祭天地,岳渎,改元大赦。《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冬十月乙毛,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
黄初元年11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桂酉日),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三国志:黄初元年11月,贵酉以河内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祭郊,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命;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曹丕是如何篡夺汉为帝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如何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