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历史上,北府兵吞千里如虎,最终如何衰落?

你知道北府兵的故事吗?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

东晋与前秦对抗时期,东晋有一支军队,是北府兵。这支部队最初只是由一群流民组成的,但在陈郡谢氏的领导下,北府兵成为了当时的精锐部队。北府兵巅峰时期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也依靠北府兵北伐,如果不是因病去世,那么刘裕也很有可能北伐成功。既然北府兵这么厉害,为什么最后会衰落?就带大家看看北府军从组建到衰落的全过程。

建立北府兵

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大规模南下,上层跟随东晋元帝跑到建康(主要人群是以琅琊王为首的南迁大族);下层人群(普通人)基本分散到吴地,然后慢慢同化到江东的吴人;中层人群(贫困家庭:古代是指势力衰弱的家庭)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不愿意放下原来的地位,被司马瑞控制,但他们不得不依靠东晋来发展。驻扎在江淮地区。中层以各流民帅为首(各家族领导人为流民帅),是东晋政权的双刃剑。如果掌握得当,就可以利用流民帅的力量达到安全的目的;但如果掌握不当,流民帅很可能危及东晋的统治。

[img]254749[/img]

当时东晋的政治格局是“王与马共天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司马睿随后开始重用流民帅(刘伟、刁协),试图牵制琅琊王。但这一举动激起了王敦之乱,东晋迫切需要一股军事力量来镇压叛乱。流民帅(苏军)借此机会攻入建康,然后纵兵抢劫。表面上看,苏军对王师平叛的反应,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成长自己。苏峻变大后,开始造反,史称苏峻之乱。从这两个人的叛乱中,我们可以发现司马家族的军事力量远不如世家大族,甚至不如流民帅。一旦流民帅或者世家大族的领导想造反,皇室根本无法平叛。司马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流民帅的态度也逐渐改变,从最初的质疑抵触到接受拉拢。

在司马家的帮助下,习鉴开始整合盘踞在京口的流民帅,最终形成了京口集团。经过习鉴的长期耕耘,京口兵颇具战斗力,桓温称赞:京口酒可饮,簸箕可用,兵可使。(注1)然而,Xi和王导相继去世,他们的继任者无法掌握情况。随着谢家的崛起,东晋的政治格局从“王马共天下”变成了“谢马共天下”。谢安执政后,开始重新审视京口集团。为了遏制上游桓氏家族,防止前秦南下,谢安让谢玄成为徐兖州的刺史,控制京口集团,然后成立了“北府兵”。(注释2)其实北府兵就是把原本盘踞在江淮一代的流民帅纳入作战序列,并进行训练。

[img]254750[/img]

使用北府兵

保家卫国:北府兵是东晋最精锐的部队,北府兵驻扎在北京口。如果前秦挥师南下,北京口就是第一线。一旦北京口丢失,健康危在旦夕。北府兵最重要的用途是保卫国家和东晋(经典案例——飞水之战)。

北伐中原:王业不偏安,东晋找机会还是会北伐,北府兵是北伐的主力军。(经典案例-刘裕北伐)

制衡门阀:东晋是门阀政治。皇室司马家族没有掌握多少军队,北府兵也由谢家族负责。司马家族需要北府兵来制衡其他门阀。早年,他们用北京口兵制衡苏军,后来用北府兵制衡桓玄。

改朝换代:北府军是改朝换代的主力军。刘裕重组北府兵,改朝换代,精锐部队成立新朝禁军。(经典例子——刘建宋)

北府兵没落

北府兵什么时候开始衰落?事实上,北府兵在谢安放弃权利后开始衰落。为避免与司马道子争权,谢安主动离开京师,退出朝廷中枢。虽然谢家很不情愿,但谢安知道谢谢不足以承担重担,主动交出权利,并把北府兵的权利交给了刘牢之。然而,刘牢之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根本不懂政治斗争,于是田玉清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评论道:参与上层政治漩涡的将军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行动相当盲目。谢安放弃权利后,各大门阀开始争夺北府兵的掌握权,刘牢之就像刘奶奶第一次进入大观园一样,根本无法反击上层政治斗争,最终上吊自杀。

这时,北府兵开始走下坡路,但有一个猛人(刘裕)重组了北府兵,把北府兵培养成了东晋最强的武装力量。如果没有刘裕,北府兵就到此为止。北府兵的最终命运只是成为门阀的私人军队,但刘裕重现了北府兵的光芒。刘裕在北府兵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檀道济、王秀、吴兴沈武装等人,最终建立了东晋,并开始大规模北伐。不幸的是,刘裕并没有成功,而是北伐大大消耗了北府兵的实力,自己也病逝了。

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北府兵迅速衰落。最后,檀道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北府兵的领导层也被清理干净。随着檀道济的死亡,北府兵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纵观北府兵的一生,北府兵都有强大的领导和繁荣。不幸的是,檀道济不能让北府兵强生,而是埋葬了北府兵。

注释1:此时的京口兵并非说京口原住民,而是那些南迁的流民。史书记载:幽幽 、 冀 、 青 、 并
、与淮河相比,充州和徐州的淮北流民也在晋陵县过河。京口原住民比例大大降低,大部分是北方南迁人,北京很多口兵都是北方南迁人。南迁人“人多劲悍”,战斗经验丰富,因此受到桓温的称赞:京口酒可以喝,簸箕可以用,兵可以用。2:《晋书·刘牢之传》载:
太元初, 感谢玄北镇广陵, 傅坚方盛时, 玄多募劲勇, 牢之与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晋陵孙无终等。 参军,
领先的精英是前锋, 百战百胜, 北府兵号, 敌人畏之。


历史上,北府兵吞千里如虎,最终如何衰落?历史上,北府兵吞千里如虎,最终如何衰落?

,,,,,,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和飞水之战不得不讲故事
  •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 楚蒜子,东晋奇女子:六位皇帝一生三次垂幕听政治
  • 东晋历史上有一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优雅,但命运总是和她开残酷的玩笑。自从她成为女王以来,她一生中经历了六位皇帝...

  •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书法家王羲之累死了吗?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心研...

  • 前梁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被迫割据独立名臣
  • 张轨(255-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县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以儒学著称的张轨家世孝廉...

  • 东晋名臣温桥:平乱不久就去世的人,像丧亲一样哭泣
  • 当建康城被收复时,叛军们忙着逃跑。在恐慌中,没有人能照顾到一个孩子,那就是9岁的皇帝司马衍。义军冲进城市后,他们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