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攸的故事,
由于流行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的历史应该属于乱世,成为古代最受欢迎的朝代。然而,我们对三国早期的事情了如指掌,但对后期的事情却不太了解。
至于司马炎为什么要立傻子司马忠为皇帝,而不是立齐王司马攸,为了有直观的理解,一定要梳理好。
司马家族在三国时期可以强大,主要依靠司马懿,司马懿被曹操启用,支持曹家族,后来协助曹派,成为曹政权的影响力,晚年发动高平陵政变,完全夺取曹魏政权,司马家族突然突出。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司马师,次子是司马昭。司马佑原本是司马昭的儿子,但司马师没有孩子,司马昭把他传给了大哥司马师。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领导,但司马师英年早逝,司马游相对较小。鉴于当时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特殊情况,司马师临终时将将军的位置留给了司马昭,以便继续控制曹魏政权。
除了司马佑,司马昭的第一个儿子还有司马炎。司马昭晚年也面临着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按照道理,传给长子司马炎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司马炎的儿子司马忠是个傻瓜。
[img]253866[/img]
很多人对司马忠的名字有点陌生。事实上,司马忠在历史上仍然很有名。作为西晋的第二任皇帝,当国家发生灾难时,大臣们告诉皇帝,人们不能吃东西。司马忠问:“人们没有栗米来充饥。为什么不吃肉末呢?”
这意味着,如果你不能吃米饭,为什么不吃肉呢?司马忠的话牢牢地写在历史书中,被指控对事物缺乏全面的了解。就这样,司马昭不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司马炎。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优秀的孙子。皇帝把王位传给了一个儿子。例如,朱迪最初喜欢第二个儿子朱高旭,但他不喜欢长子朱高炽。然而,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受朱迪的喜爱。朱迪最终将王位传给了朱高炽,最著名的可能是康熙的王位传承之路。康熙有很多儿子,优秀的不是少数,所以九个儿子夺取了王位。最后,康熙传给雍正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有一种说法是康熙喜欢乾隆,传给雍正。
而司马忠当真是个“坑爹”主,自己的愚蠢,几乎让自己的父亲没有继承大事业。
司马昭不想立司马炎。除了他愚蠢的儿子,还有司马佑。司马佑的身份很特殊。他原本是司马昭的儿子,继承给司马师。司马师是司马家族的第一个儿子。根据古代宗法制度,司马佑甚至比司马昭有更多的继承权。除了特殊的身份,司马佑的智慧与司马忠的愚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司马佑年轻时非常聪明,充满诗歌和书籍。当时很有影响力,司马懿和他的两个父亲司马师和司马昭对他也很乐观。
[img]253867[/img]
当司马昭继承司马师的地位时,他还说,一百年后,他把自己的地位传给了司马攸。后来,司马昭离奇地死了。许多人猜测司马炎做了什么。
司马昭晚年,他也为司马炎和司马攸的事伤透了心,经常给兄弟讲曹丕和曹植的故事。他希望他们的司马家以后不要有这样的“为什么太急”的事情。然而,司马炎的身体逐渐恶化后,由于司马忠王子的无能,朝鲜人希望司马炎能把王位传给司马攸,并以“归国”的名义,司马炎终于打算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司马忠。
为了为司马忠铺路,司马炎让司马攸回到封地。当时司马攸还生病,到封地后不久就死了。
当时,东晋的士大夫评价了司马炎的执政得失,认为他立司马忠,没有传给司马攸是最大的错误。在他们看来,正是司马忠的无能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最终精力充沛,昙花一现,灭亡。
就大局而言,司马炎最好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司马攸。他的叔叔司马师为了家庭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司马昭,而不是他的儿子司马攸。
当然,人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想把它传给他们的儿子,为了为他们的儿子铺平道路,毫不犹豫地杀死杀手,在司马炎时代,有很多例子可以从中学习。
孙坚死后,孙策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后来被暗杀。临死时,他没有把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儿子,而是把它传给了孙权。这也是从大局出发的。然而,孙权成为皇帝后,他甚至没有把孙策封为皇帝,而是压制了孙策的儿子,担心他的儿子会抢走他儿子的王位。
司马炎可能担心百年后他的名字在哪里?根据当时的昭穆制度,他和父亲的祖坟可能会从太庙撤出,更不用说愚蠢的儿子了?
司马攸比司马忠好得多。他为什么不继承王位?